第三谈:父母如何提高自身素质第1/2段
父母的素质,在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
传统的观点认为,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种精神遗传,是与家庭环境分不开的。从许多未成年人犯罪的阴影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家庭教育的败笔,看到父母为人处世的的“影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至少在性格上、思考问题的方式上、应对问题的言行上……基本就是父母的延续。
千万不能以为,我管吃、管穿、管上学,怎么成长都是孩子自己的事。
所以父母优秀不优秀,往往从孩子身上就能折射出来。
笔者的一位朋友,他夫妇单从教育子女的角度说,应该是一对“优秀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打过孩子,也从来没有吓唬、吵骂过孩子。他的孩子一直非常“争气”,从小学到高中,最后一直走进清华大学都非常的优秀,这孩子上高中的时候,连最难考的政治、历史这样一类弹性很大的课程,常常竟然考满分,而一般的学生能考上九十分就是非常不错的了。一次学校参加省里的奥林匹克竞赛,他同时报了物理、数学、生物三项,这让所有的家长都产生一种“这小子太狂了”的看法,只有老师不说话,最终的结果下来了,他拿到一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他的妈妈却非常地生气和不满,说这孩子太不争气,如果再合理地调整一下,起码应该拿上一个一等奖或再争取一个二等奖。也许有人会想:这孩子一定是个“考试机器”、书呆子,其实不然,这孩子的游泳非常棒,上网、打球、踢足球,特长一样也不少,平时见到我们长辈也非常有礼貌,难怪一些老师对他偏爱,一些家长对他羡慕:“人家孩子是怎么教育出来的”?
还有一个邻居,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却连打麻将、掼蛋、下围棋都会。当问他你怎么会的?他说到老干部活动中心看了几次就会了。但凡三缺一,都直接把他喊上桌。这样一个“邪门歪道”的孩子,应该学习很差吧,错了,他们班主任特别喜欢他,总是夸他的悟性高,他有许多特长,喜欢看书,喜欢弹钢琴。但也喜欢搞些小恶作剧,比如追赶小动物,去野地里蹲在那里玩蚂蚁,有时候因为打牌与哥哥发生争执。有一次看电视,竟然号啕大哭,扑到奶奶的怀里,大喊:“奶奶你可不能死!”因为他刚刚看到电视中的奶奶去世了。奶奶特别感动,说:“我不死。”这孩子却说,“奶奶我高中毕业就结婚,你帮助我带孩子。”话虽幼稚,却反映了他喜欢家庭的宽松。
笔者曾经与这两对父母讨论过,孩子为什么能一直保持这样一个很好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如同一个运动员吃了“兴奋剂”。前者的父母却告诉我们,尽可能不要太约束孩子的天性,想学就学,想玩就玩,但前提是要让孩子自律,知道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别玩疯了,父母只是提醒。永远和他像朋友一样。
而后者的父母却说,这孩子天生聪明,他有自己的小目标,那就是超过哥哥。不论是学习上还是让大人的喜欢上。为了这个目标,凡是哥哥做的,他一定要比哥哥做的更好。
还有的人认为,家庭教育应该与父母的文化有关。这话也不对。
我曾经见过一对父母,都没有文化,却把三个孩子都培养上了大学,两个博士一个硕士。他们的经验,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父母的为人处世,接人待物都成为孩子日后生活的影子。
总结上面这三例,可以让我们明显的感觉到:宽松的成长环境,良好的父母和家庭榜样,正面的成长与导向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好的家风、家教、家训的传统,如《曾国藩治家名言》《朱柏庐治家格言》。这些书不知道有几人看过,又有几位做剂”。前者的父母却告诉我们,尽可能不要太约束孩子的天性,想学就学,想玩就玩,但前提是要让孩子自律,知道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别玩疯了,父母只是提醒。永远和他像朋友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