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谈:怎样帮助孩子长大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做父母的人,最大的愿望是盼自己的孩子能快快长大成才。但孩子真的长大了,父母却又有些恐惧。长大的孩子会有烦恼,长大的孩子会有压力,长大的孩子得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长大的孩子得承担社会、家庭的责任。

  父母的焦虑当然还有一点点自私的成分,就是长大的孩子会飞走,会不再属于自己。谁也不能拒绝孩子长大,关键是让孩子怎样长大。

  所以很多时候,父母可能会阻碍孩子长大,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道坎。

  人们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化手段观察和测试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但却不能预测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原因在于,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复杂和变化的。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后来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还有一位才子,自幼家庭贫寒,从小他就有一个特点,爱想入非非。每当想起一个目标,就记录下来,以至于能积攒下许多件事,他就用自己独创的三步法来进行筛选自己的目标。

  第一步:在若干的事情中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诸多事情来。

  第二步:在若干感兴趣的事情中,找出自己能干的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事,自己的能力和自身的条件都可以匹配。这样可能只剩下几件事。

  第三步:在若干自己能干的事情中,找出最有价值的事情。不论是社会价值还是经济价值。这样筛选后,可能会剩下一两件甚至一件也没有。如果剩下一两件,那就本着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原则,轻松找出自己可以干的事,如果没剩下那就重头再来。

  就这样,很多人认为他挺另类,不是常人的思维,质疑他是不是有些变态?没错,最后他成人以后,创立“变态心理学”。

  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独立性”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孩子逐渐要从依赖父母,到离开父母,最终走向社会。

  然而,孩子的“独立性”发展却常常受到阻碍,在某种程度上,成人充当了阻碍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绊脚石,有的甚至偷走了孩子的梦想。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成人忽视孩子“精神世界”的存在。他们不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只看到孩子发展初期的软弱状态,错误地认为成人的责任就是提供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还有些人把自己看成是孩子“精神世界”的建立者,致使孩子的“精神世界”缺乏真实的内容。

  其次,成人把自己活动的特点强加于孩子身上。成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时效性。他们往往从这个特点出发来理解孩子的活动。他们看不惯孩子活动的非目的性和非时效性,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做各种事情。甚至以“怕浪费时间”、“怕孩子累着”为由,来代替孩子做每一件事情。成人的百般辛苦,换来的是孩子“精神世界”的萎缩。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