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谈:家庭教育的十个误区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五是盲信,过于信任孩子,我的孩子从不会骗我。

  父母的想法:孩子是我们生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他是那么乖巧,可以与他无话不谈,他简直就像成人一样能够理解我们。

  心理学家:孩子为取悦父母可以做任何事情,因为爸爸、妈妈对他们来说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为此孩子甚至能够放弃与同龄人玩耍的乐趣而卷入成年人的复杂世界。因此他们自身的问题却总是悬而未决。

  六是拜金:金钱至上,投入的钱越多,接受的教育就越好。

  父母的想法:因为我们的经济状况很拮据,没有能力来娇惯自己的孩子,不得不经常拒绝他们的要求,甚至他们的穿着都是旧衣服。总之,似乎只要我们有了更多的钱,就能够成为幸福的父母。

  心理学家:爱是金钱买不到的,这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可现实确实如此。生活中高收入家庭试图努力来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但低收入的父母不必为不能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而受到良心的折磨。实际上,温情、关爱、一起玩耍、相互沟通对孩子来说比鼓囊囊的钱包更重要。需要澄清的是,能够让孩子感到幸福的绝非金钱,而是他感觉到他对父母是最重要的。

  七是苛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的孩子现在就如此聪明,将来一定成功,我不能让他错过这些机会。

  父母的想法:我们这辈人有许多在童年就幻想过跳芭蕾、弹钢琴、或者打网球,但没有机会。现在有了条件,我们就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至于孩子现在是不是喜欢没关系,今后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懂得大人们努力的初衷。

  心理学家:遗憾的是,孩子们不一定懂得父母努力的良苦用心。大人们在自己想象中勾勒的美好前景往往被孩子们的抵触情绪所打破。孩子小时候还可以听大人的,当他逐渐长大后,就有冲破父母感情牢笼的愿望和抗议行为,甚至闹得不可开交。明智的父母在给孩子安排必要和有用的功课的同时,要留出时间给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

  八是严厉:亲吻和诸如此类温情脉脉的东西对孩子似乎不那么重要。

  父母的想法:对孩子爱抚、拥抱、亲吻,这些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甚至还担心童年时的温情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性倾向。主张不要什么拥抱和亲吻,与之相比还有更实在和更严肃的事情可做。

  心理学家:不同年龄层的孩子都渴望温情,它有助于孩子们意识到自己被关爱,增强自信心。但要注意分寸和场合,过分强加的关爱可能会把孩子们吓跑。

  九是随意:行不行,这要取决于情绪。

  父母的想法是:工作上的不顺心、家庭关系不和,大人们随时都有可能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们头上,并认为这无关紧要,只要随后请孩子吃一顿或者给他买许诺了很久的玩具,就足够能把孩子哄高兴了。

  心理学家: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父母会为他们的良好行为感到高兴,也为他们的不良行为而失望,这有助于孩子们树立坚定的人生价值观。而大人们出于自私的念头和受情绪的影响,今天允许这样,明天又不允许,这会给孩子造成错觉,认为他所做的一切无所谓正确与否,关键是父母的情绪。如果情绪失控的习惯改不了,应当事先跟孩子打招呼:“我情绪好的时候,你不能为所欲为;当我情绪坏的时候,请你能够宽恕我。”

  十是放弃:对不起,我根本没有时间来照顾你。

  父母的想法:我们的工作任务繁重,孩子上学、放学要接送,回家还要做饭、洗衣、买各种必需品,哪有时间来陪孩子玩耍和读书?

  心理学家:大人常常会忘记一个简单的道理——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那就应该为他们挤出时间。如果孩子们经常听到父母没有时间照顾自己,自然就会发生感情转移。建议工作繁忙的父母,哪怕是晚上也要尽可能抽出半个小时,坐在孩子床上,陪他说说话,讲个故事,或者读读书,与孩子交流时间的长短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交流本身的质量。

  关键是要让孩子明白大人要求这样做的道理。否则,就会出现大人在场百依百顺、规规矩矩,大人一转身就闹翻了天。正确的做法是树立信任优于苛严的观念,必要时可以对孩子这样讲:“你现在先按我说的做,晚上我们找时间,再来心平气和地讨论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