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师娘的姓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食不语,寝不言。

  大户人家的规矩就是如此。

  小脚女人端上饺子后,徐二愣子也就没再开口说话,他大快朵颐之余,抬头看了一眼先生,见其仍在徐徐的抽烟,也就没管没顾了。过了一小会,先生面前也放了一碗饺子,只不过比他的分量要小不少。

  两人一同吃,掐着钟。

  几十个饺子终于囫囵吃干净了,徐二愣子喝了一口余下的红汤,然后用粗布帕子擦干了嘴角。

  “他送礼的目的,很简单,是因为先生你即将荣晋县公署的教育科副科长。他一个佣夫,要是能走上先生你的关系,今后在县公署会容易生活许多……”

  徐二愣子继续了话题。

  “他”指的是何老旦,刚才他已经和先生提及过了。

  蛇有蛇道,鼠有鼠道,何老旦想要钻营门路,无可厚非。他尽管没收何老旦的礼,可若先生想要做这个教育科副科长,借此之机,他不吝帮一次何老旦,惠而不费的事情。毕竟何老旦年龄也大了。

  “在学堂做一个好先生,帮不了几个人。”

  他道。

  屋外隐有炮仗的声音。

  二人停了一下话,等待炮声停止。

  冬至又名冬至节、亚岁节。这是每年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日。吃完饺子后,家庭富余的,大多都喜欢在门外放一串炮。亦有孩童邀朋引伴,三五成群的走街串巷,玩炮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孟子的名言,还是在老夫子担任经学科先生的时候,教授给他们的。

  徐二愣子知道这句话已经很久了。

  大道理谁都懂。他来,如先头说的,主要目的就是拜节。至于郑科长所言让他来劝先生,他觉得没什么太大的必要。先生远比他懂的道理要多。真正拿主意,决定出不出仕的人,仍是先生自己。

  “你说的不错,当一个先生,确实救不了几个人,我是该考虑出仕了。”

  “毕竟现在已经不是清国了。”

  刘昌达待炮声停息后,叹道。

  按照1904年清廷颁布的《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他留学过东洋,想要进入官府任职并非难事。只是他一个剪去辫子的人,进入官府后难免会有些格格不入,故此这才受了学董的聘请,来到弘文学堂教授时务斋。

  如今县衙变成了县公署,他进入,似乎顺理成章了。

  听到这句话,徐二愣子暗暗点头。

  他知道,先生说出这句话后,基本是已经打定主意准备出仕了。事实上,按照郑科长的说法,先生既然当选为了议事会的议员,那就是说明他自已有了出仕的打算。若非如此,陈县长又怎么会去请先生。

  闭门羹的滋味可不好受。

  前清的《各省咨议局章程中,规定各省咨议局选拔议员必须符合五种条件之一,其中的一个条件为“曾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及其中学同等或中学以上学校毕业得文凭者”。各县议事会就是咨议局的下设机构。

  “先生达济天下,学生从之。”

  徐二愣子起身,躬了一礼。

  先生的出仕,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在学堂做事的先生不沾污浊,是清流中的清流,然而一旦出仕,就难免被人诟病为“同流合污”。

  先前先生说过,他怕见到学生“不好意思”抬头。故此,他这个门生的话,亦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从之?”

  刘昌达听到这两个字,轻咦了一声,“徐从,你的名是谁起的?”

  他认识“徐从”已经两三年了,可关于徐从的名,他从未问过。一是这个少年心里敏感,他怕过多的关注,会让其警惕,从而躲避,二则是徐从的名字,普通平凡,着实没有什么关注的点。

  “少爷起的。”

  “唔……,他读中四了,叫徐书文。”

  徐二愣子面色红窘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常色,回道。

  关于少爷徐书文的一切,他是不太好意思提及的。刘旦的认知,在这个时代,是一种常态。他欠着少爷的“恩”,又与徐家反目成仇,叫一声“白眼狼”似乎也不为过。先生的家室与少爷类似,他怕先生也是这般想法。

  只不过他想及……上次和先生说了少爷的“背叛”,先生应是个明事理的人,于是他也就未加掩饰的告之了。

  “是故此,他这个门生的话,亦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