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走访红酒庄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从品酒大厅出来,还没走几步,原本晴朗的天气一阵暴雨突然来了。

  接待人员带苏青黛跑到不远处的房檐下,给同事打电话,让同事开电瓶车来接。

  “经常下暴雨吗?”苏青黛问。

  接待人员摇头,“三四月还好,现在四月底,马上夏天了,夏天雨水就会很多。”

  苏青黛皱眉,降水充沛,尤其是六月的降水,对酿造用的葡萄并不是什么好事。

  一般来说,这个纬度的葡萄大概七月就能采摘了,葡萄和鳄梨、香蕉不一样,葡萄采摘了就不会继续成熟了,所以采摘的节点很重要。

  要让它们在藤上充分成熟,积累足够的糖分才能采摘,可是,如果成熟期降水充沛的水就会导致早熟的葡萄烂果,这不仅减少产量,增加分拣的工作量,腐败的果子哪怕被分拣出去了也会留下一些菌种。

  因为采用的是商业酵母,遗留下来的菌种就会影响商业酵母带来的口感。

  只是,气候的问题,苏青黛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来改造。

  实际上这里用的葡萄品种苏青黛也只在书上看到过。

  在她去过的那么多酒庄,工作过的酒庄中,玫瑰蜜和法国野都没能量产,有些葡萄园甚至没有这两个品种。

  听说是19世纪下半叶被法国传教士带到中国的,那时候欧洲爆发了葡萄根瘤蚜虫害,葡萄藤带到亚洲得以保存,并且广泛种植。

  苏青黛还去了东风农场,这个一听名字就很有时代气息的地方,这里是弥勒葡萄酒产业梦开始的地方。

  上世纪由于历史原因,一批知识分子来到了这里,其中就有留法归国的科学家,还有一些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

  因为他们的到来,加上勤劳朴实的人民,借助当地特有的风土条件,这里的葡萄酒产业迅速发展了起来。

  说起国内的葡萄酒产区,人们知道得最多的大概是山东产区和贺兰山麓的宁夏产区,却不知道国内最贵的葡萄酒其实产自云南。

  弥勒有三十多个酒庄,十多万亩葡萄园,苏青黛自然没办法一一走过,她去过的几家都大同小异,规模不大,技术不新,价格不高,市场不大。

  这大概也是国内红酒产业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吧。

  从家庭式小作坊开始,到民营企业,扩大生产,然后维持现状。

  苏青黛没有系统地学过经营,但她的经验告诉她,这样做的确不是长久之计。

  但是没有调查也就没有发言权,苏青黛舍弃了中间了几个旅游胜地,直接去了另一个红酒产区,香格里拉产区。

  这里有著名奢侈品品牌开辟的葡萄园,投资建设的红酒厂,这里的红酒产量不高,售价缺不低,每瓶售价300欧元。

  苏青黛有幸喝过一次,13年份的酒的确不错,采用的波尔多混酿技术,像是一款西班牙杜罗河和美国纳帕赤霞珠融合的产品。

  尽管风味的确不错,但相比其售价,还是有一些低于期待值了。

  苏青黛像亲自去看看,售价300欧元还限量的酒庄到底在哪里?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