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铁车虎贲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宋徽宗崇宁四年二月十五,岳飞两周岁的当天,申时初四刻,现代时下午三点五十九分。

  听到岳飞的问题,众人纷纷摇头,这孩子的问题谁也回答不了,只有欧冶子还在打量四处景观。

  果然老马识途,时间不长,他就看出了名堂,得出了结论,还是回答岳飞的问题。

  “小飞刚才所问这里是何处,如果老夫所见是真,猜的不差,这里应该是牧野古战场的地下藏兵之处。

  “何以得知?盖因先祖曾参与牧野会战的谋划,在对后辈留下秘诀的时候,顺便对这个地方有所描述。

  “故此,老夫可以对照先祖的留言,从其中的描述对比这里的景观,确认这里就是牧野的地下藏兵场。

  “你们或许知道或许不知,当时商纣王率领七十万大军对抗周武王四万精兵在牧野的决战,是商朝灭亡、周朝兴起的关键一战。

  “那场大战,周武王一方是孤注一掷,不成功便成仁,所以他倾尽全力,精锐尽出。

  “为什么周武王会采取这个战略?实际上是不得不为。

  “当时的情况是一山不容二虎,而且商纣王是一只庞大无比的巨型老虎,而西周则是一只并不强大实力依然相对弱小的初生牛犊。

  “就拿兵力一项来说,两相对比,西周还不如商纣王的十分之一。

  “但是在战略上,商纣王犯了两大错误,一個是放虎归山,另一个是养虎遗患。

  “放虎归山说的是将那个野心勃勃的文王放走,这就给商纣王留下杀身之祸,西周的兴起都是文王的策划和实施成功的结果。爱阅app完整内容

  “武王是文王的继承人和冲锋陷阵的先锋,牧野之战就是武王作统帅取胜的,不但消灭了商纣王的主力大军,而且摧毁了他们的中坚统领集团,关键就是商纣王自己。

  “如果商纣王不死,他只要等到和东夷作战的大军回转勤王,分分秒秒就灭了西周的得胜大军。

  所以西周的统帅非常明白,擒贼先擒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商纣王。

  最后西周果然实现了这个最关键的战略目标,鹿台上弄死了商纣王。

  其实西周和商纣王之间的争战,在周文王和商纣王二王身上可以看到高度集中的缩影。

  放虎归山、养虎遗患,对比目标精准,不留后患,西周已经先胜一筹。

  “而文王在被释放之前一直被商纣王监禁,一个狱卒就能杀了他。

  “可惜性情一贯残暴的商纣王这个时候却变成了妇人之仁,将他放走,就此虎入深山,养成大患。

  “放虎归山以后,如果商纣王英明果断,出兵灭了西周,也是一了百了,可是商纣王平时的刚愎自用又变得优柔寡断,一直没有采取果决行动,听任文王扩大实力。

  “不过这个时候的西周,即使实力大增,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

  “只要商纣王真的重视,派出一员大将率领一支偏师,就能扫平西周。

  “比如说,这个时候他不派兵征伐东夷,或者让讨伐西黎的大军不打边远的黎人,而去先灭了西周,也就根本没有这种心腹大患带来的死身灭国之祸了。

  “即使牧野之战前夕商纣王的主力大军正在攻打东夷,得知西周来犯,他依然调集了七十万大军。

  “当然这仅仅是表面的力量,不算他隐藏在牧野地下的精锐。

  “可以这样说,商纣王的败亡不是实力上的差距,也不是事实上的仁义和残暴这种道义上的对决,更不是正义之师战胜不义之师,而纯碎是战略战术的失误。

  “从谁对谁错这个角度来说,西周是以下犯上,是不符合当时的主流思想的,虽然西周胜利以后将忠君当作最重要的规则推崇,它得国是通过欺君犯上这个大逆不道的方式。

  “而在时机的选择上,西周则是在商纣王主力扫荡东夷的关键时刻发动的,而这个时候西周作为商王朝的一部分应该一致对外,它却背后捅了一刀,帮助了敌人。

  “当然商朝本身也是反叛夏朝立国,本质和西周一样,商朝开国那时,成汤以至仁放桀于南巢,下场好过商纣王,因为此举是救民于水火,天下未尝诟病之,可是对夏桀的处置,显然好过西周对商纣王的处置。

  “别管是周武王还是姜尚,都万万不敢让商纣王活着,因为他活着,就等于西周的那些君臣必死无疑。

  “所以商纣王必须死,让他自杀而死,就等于是西周的那些人最后一点宽宏大量,给了商纣王一个面子。

  “这也实在是西周君臣不得不为,让商纣王死,总比自己死好一万倍。

  “由此可见,西周的君臣都是清醒的执政者,不得不为的事情,就当机立断,敢做敢当。

  “也正如当时姜尚劝武王所言,今大王会天下诸侯; “从谁对谁错这个角度来说,西周是以下犯上,是不符合当时的主流思想的,虽然西周胜利以后将忠君当作最重要的规则推崇,它得国是通过欺君犯上这个大逆不道的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