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人间烟火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王谢子弟自然用不着像其他人那样苦读通经,何况老对手谢璞成亲授官,王纯之越发觉得国子学乏味,已经有数月没有来过了。

  昨夜在盛花居听新曲《问月》,王纯之大为惊艳,得知此曲从京口淑兰院传来,却是国子学的杨安玄所作。

  没想到国子学中还出了个词曲大家,王纯之大感兴趣。

  弘农杨家已经没落,自己若能将杨安玄收揽在身边,以后上妓楼不缺新曲,那些伎娘们对自己还不得百依百顺。

  兴冲冲地来到国子学找寻杨安玄,得知杨安玄去了讲堂听课,又大摇大摆地来到讲堂。

  助教方泽正在讲授《礼记》,看到王纯之旁若无人的闯入,气得怒斥道:“风俗弊坏,由于无教。王纯之,尔之所为,令汝先祖蒙羞。”

  说罢,气乎乎一拂衣袖,径自离开。

  王纯之不把方泽放在眼中,看着讲堂内呆坐的众人,呼喝道:“哪个是弘农杨安玄,现身一见。”

  杨安玄一皱眉,此为何人,如此无礼。

  阴敦在旁边小声道:“是琅琊王家的王纯之,王操之之孙,晋安太守王宣之之子王纯之。”

  王谢子弟,难怪如此豪横,杨安玄没有理他,慢悠悠地收拾好书册,跟阴敦一道起身准备离开。

  书册方便实用,逐渐在国子学中流行开来,前来听讲的国子生大半都把卷轴、折页换成了书册。

  王纯之见没人答理他,勃然怒道:“给脸不要脸,姓杨的,给吾滚出来。”

  有奉迎的用手指点杨安玄示意,王纯之迈步挡在杨安玄面前,傲然道:“杨安玄,没听到本公子唤你吗?”

  王谢顶级阀门,权倾朝野,曾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而淝水之战谢家挽狂澜于既倒,为天下人所重。

  两家相互姻亲,子弟遍布朝野,便连天子也不敢得罪,无形中造就了两家子弟眼高过顶的傲气。

  这段时间杨安玄在建康树敌不少,本无意得罪王谢子弟。

  不过不想惹事并不等于怕事,王纯之欺上门来,若是就此低头,以后在国子学中哪还有抬得起头来,便是车胤知道恐怕也要骂自己软弱无能。

  冷笑一声,杨安玄道:“你是何人?此乃国子学,斯文之地,大呼小叫成何体统?还不退下。”

  王纯之被杨安玄的话噎得哑口无言,愤愤地盯了杨安玄一眼,拂袖离去。

  陶平等人看着杨安玄,既是佩服又是心惊,要知便是助教也不敢喝斥王谢子弟。

  …………

  晋沿魏制,设校事监察百官和吏民,归御史台管辖。国子学发生的不起眼小事,居然在第三天奏到了宫中。

  两学较艺后,司马曜对杨安玄起了关注心,吩咐校事关注杨安玄,留意下半曲《问月》何时问世。

  看到杨安玄与王纯之的争执,司马曜微笑起来,忖道,王谢两家把持朝堂久矣,朕通过重用王弟,拉拢太原王家、任用郗恢、殷仲堪等手段削弱两家势力,将皇权重收回手中。

  不过两家根基太深,朕只能徐徐图之。杨安玄出身兵家,年少气盛,与王家斗起来,朕何妨用弘农杨家来制衡王谢两家。

  思忖了片刻,司马曜道:“传旨,召会稽王华林园觐见。”

  内苑华林园在寝宫之北,叠石堆土为山,疏浚水池,营造出山情野趣。苑中修有清暑殿、延贤堂、高飞甍等建筑,极尽奢华,司马曜喜欢在此宴饮游乐。

  午时,会稽王进宫,两兄弟在清暑殿中畅饮。

  司马曜看似无意地提了提国子学中发生的小事,司马道子叹道:“王谢两家子弟多不成器,王纯之所为哪有半点世家子弟的风度。”

  “杨安玄来京以后,是非不断,此子若是用得好,倒是一把快刀。”司马曜举杯笑道。

  司马道子点头道:“不错,此子才学过人,可惜年少气盛,行事鲁莽。臣弟听闻车公收其为弟子,万岁不妨交待车公用心雕琢一番,将来为太子所用。”

  司马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