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佛灯长明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看来佺期更得人心啊,杨才捋着胡须转着眼珠盘算,看来回去之后得再分一次家,自己只带鹏儿前去淮南,家中其他人还是随着去巴陵吧。

  …………

  京中有事,杨安玄不敢在堂邑多呆,带着杨湫回了建康。

  阴慧珍要出嫁,让妹子前去话别,阴慧珍嫁入深宫,恐怕以后都没有机会再见了。

  刚到家中,袁涛便心急火燎地赶了来,径直问道:“姑父有何打算?愚向赵太守恳请,求他向会稽王求情,赵太守说此事关系重大,会稽王亦不好出面。”

  看到袁涛忧形于色,杨安玄心生暖意,表兄对自家是真的关心,笑着安慰道:“表兄,家父见惯风浪,这点小风雨不算什么。表兄最近在忙什么?”

  提到忙,袁涛叹道:“赵太守催着上新曲,让人四处搜罗各地的传说故事。愚原本打算过江前去探望姑父姑母,赵太守不放行,没有办法。”

  袁涛二月份擢升为魏郡主事,深感赵牙的知遇之恩,竭尽心力想再写部大戏出来。可是像《梁祝》这样的故事哪是等闲得见,四处搜罗来的各地传说倒是不少,但都是村夫愚妇的鬼怪之说,难登大雅之堂。

  杨安玄笑问道:“表兄可找到了好本子?”

  袁涛唉声叹气地摇头,赵太守催得很急,他有心让杨安玄帮着参详参详,但杨家自身多事,实在开不开这口。

  杨安玄有心相助,把这个戏曲大家的名头送给表兄。

  二千多年的文化积淀要找几部好戏还不容易,光古代的爱情故事就有无数,《孔雀东南飞》、《梁祝》、《西厢记》、《白蛇传》、《牛郎织女》、《天仙配》等等,只是有的可能不合时宜,未经熟思不能冒然说出。

  “表兄是当局者迷,那汉乐府中《孔雀东南飞》改编成剧,定然不次于《梁祝》,而且《孔雀东南飞》有成曲,只需稍加变动即可上演。”

  袁涛一拍大腿,笑道:“安玄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愚回去便跟赵太守说。”

  杨佺期问道:“你身边的那两个族人还未回去吗?”

  袁涛苦笑道:“那两位见愚升了官,哪肯回去,愚在长干里租了处小院,养着他们呢。要不是赵太守时常赏赐些财物,恐怕早支撑不下去了。”

  杨安玄道:“为何不找点活计让他们谋生?若是这样将来族中再有人来投奔你当如何?”

  袁涛叹道:“愚打算等积下些钱财,便买些田地,让他们去庄上管事。”

  杨安玄听了直摇头,袁涛脸嫩不好意思责备族叔和族兄,反而助长了两人的气焰。别看袁涛是八品官,照他那两位长辈的德行,猴年马月才能攒到买地的钱。

  “表兄,这样拖着也不是办法,你索性给他们些本钱,让他们自谋个差使。”杨安玄苦口婆心地劝道:“你年岁渐大,将来要娶妻生子,难道还要一辈子养着他们不成。”

  袁涛叹道:“再过两年吧,届时愚准备选个外任,做个县令,再来计较。”

  …………

  瓦棺寺外的广场,堆放着木料和砂石。天子司马曜闻瓦棺寺失火十分不悦,认为“此国不祥之相也”,敕令将作大匠杨法尚、李绪等修复。

  寺门出入皆是做事的工匠,已不再接待普通香客。杨安玄让山门处的沙弥通禀进去,不一会法严和尚迎了出来。

  法严和尚看向杨安玄目光充满了敬畏,事发之后他想到慧静师兄曾说过杨安玄身上因果太多,为其点长明灯祈福心意虽好,却恐怕佛寺要替之受累。

  这些话是师兄弟私下的言语,慧静再三叮嘱法严切不可向外提及,要不然害了杨安玄,瓦棺寺也会因此遭殃。

  佛寺失火后,慧静大师反而松了口气,轻笑着告诉自己:“祸事随火化去,瓦棺寺将迎来佛宝,兴盛在即。”

  法严与慧静相处三十余载,深知师兄佛法高深、明析因果。

  果然,很快天子便下诏敕修瓦棺寺,敕造不仅省去了费用,而且对佛寺来说是巨大的荣耀。

  到处都是沙石瓦砾,法严招呼杨安玄小心翼翼地踏入寺内,大雄宝殿已被焚成灰砾,待客的客堂也不复存在。

  杨安玄关切地问道:“《维摩诘示疾图》可曾损毁回去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