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围城第1/2段
“蔡督,城内百姓必然是被明贼逼迫,也就是绿林贼寇通常所说的投名状,若我军在围城之后,射书城内,直言破南宁只诛首恶,余者无罪,那他们还会替亡了快二十年的大明出力吗?只要我军保持足够的耐性,那城内早晚生变,届时便是我军的机会。”
文止的意思很明显,也就是围城为主,离间为辅,城内的百姓在没有希望突围后,为了性命肯定会选择投靠大清,甚至反戈一击,届时就是大清军破城的机会。
“那就按文先生的意思,以锁城法,围死南宁。”
蔡毓荣抬眼看向桑格和王永誉等人,见二人皆是点头称是,遂下达了围城的军令。
当然这不过是为了诓骗南宁城内百姓,这些低贱的尼堪,居然敢说出大清皇帝不如狗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若真恕了他们,那大清皇帝岂不成了天下笑柄,所以蔡总督是打定主意,破城之后,该干嘛还干嘛。
围城之法,乃是清军面对坚固的要塞惯用的手段,当年奴酋洪太打锦州、多尔衮打大同、何洛会打江阴,谭泰打南昌,以及现在的昆明之战,清军无一不是在攻城不胜的局面下,采用了围城之法。
为了达到彻底围死南宁守军的目的,蔡毓荣又下令后即在桂西附近府县征调数千巡防营至南宁,并又强征上万民夫,筹建了针对南宁城的包围圈。
目前还没有和清军有大规模野战能力的琼州军只能每日看着城外的民夫冒雨修筑围城工事,看着一座座箭楼、一道道木栅、一道道壕沟、一座座军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南宁四周。
在清军修建防线过程中,琼州军不是没有试图阻止清军,但在连续数次夜袭失败,马仲英终于下令各营不得出城作战,没有提督府军令,若有一兵一卒出城,唯所部营官是问!
蔡毓荣亲自主持南宁四门的防务部署,以云南绿营王复汉部守南门,全成忠部守东门,在前些日子攻城战中损失惨重的永州绿营和郧阳绿营守西门。
为了彻底封锁南宁城,蔡毓荣又令广东竭石总兵潘承家率部在南宁下游的三江口设防,桑格所部镶红旗马甲负责各门调度,其余军马依旧驻守青秀山大营,只待城中不稳,就要以雷霆之势再打南宁。请下载app爱阅app最新内容
清军的包围圈足有三道防线,每道防线都设施齐全,近三万清军分布防线之中,几乎切断了南宁与城外的一切联系,甚至连一只鸟都难以飞出防线。
当然在围城的同时,蔡毓荣还不忘从文止之计,分派了数十名骑兵,至南宁四周,射书城内,意图分化南宁守军。
可是蔡毓荣万万没想到,负责射书的骑兵还没到城下,就遭到了城上密集火力的攻击,平白折了近百骑兵,连一封箭书都没到城上。
俗话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蔡总督根本想不通,为什么城内的明贼会如此谨慎,就是在夜里,城上也是灯火通明,哪怕是一两个骑兵至城下,也会被他们射杀。
原因就是,自那天文止献离间计后,滇南参将王复汉便又一次射书城内,将清军的计划向马仲英和盘托出。
而且王参将还特意强调,为防止有可能的误伤,他在传递消息时会在他的将旗下挂上两盏红灯,除此以外,当全部击杀。
面对琼州军的严防死守,蔡毓荣等人在无奈之下,只得继续采取围城的手段,他相信只要围城的时间足够长,那最后战败的必然是南宁明贼。
攻城战转变为消耗战,蔡毓荣并不在意,大清坐拥天下,两广和湖广的钱粮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各地转运南宁,相反,城内的守军是坐吃山空,只要坚持到他们粮尽,那南宁唾手可得。
为了以防万一,防止平南王尚之信养寇自重,蔡毓荣还传书简亲王喇布,让其从梧州再抽调部分八旗大兵至高州,在增加对祖泽清压力的同时也看住尚之信。
只要高雷的祖泽清被压制,平南王尚之信还尊奉大清号令,剩下的那几股龟缩在海上得伪明和伪周残部,根本没有胆子敢来支援。
因为他们之所以敢于抗拒大清军,凭借的不过是水师而已,一旦上了岸,千余官军都能追着他们后面打,他们若想来解南宁之围,岂不是自寻死路。
蔡毓荣和金俊等人坚信,在围城之策如此周密的情况下,城内的明贼是插翅难飞,最终的胜利肯定属于大清军。
围城期间,清军还从梧州和桂林调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