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之争议第1/2段
关于太子一词,春秋是绝对有的。
《左传·僖公四年》: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申生)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
《左传·僖公七年》: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
古代大,太二字通用,所以本文称呼主角这个嫡长子为大子、太子或者公子,都没有任何问题,甚至称呼世子也是可以的。
至于有人说晋文公是公爵,还说我写的晋侯有错,那还是看看研究春秋的一手史料《左传》是怎么称呼晋文公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陈侯如会。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十有二月乙卯,晋侯重耳卒。
可见晋国一直都是侯爵,至于公的称呼,仅是尊称。
至于怎么称呼主角,本文中虽然讲主角叫做姬獳,但是文中没有任何一人称呼主角为“姬獳”。
都是称呼“主”、“公子獳”、“大子獳”、“太子獳”。
所以叫姬獳,符合我们现在对古人的认知。
而文中写的其他人的称呼,符合古人当时的称谓。
至于女性的命名就非常繁多了,先秦时期女子之名不可示于人,结婚的时候男方才会去打听。
姓、氏之分已经是老生常谈,就不说了。
有的以来源于哪个国家+姓为名,比如说齐姜、鲁姬、晋姬、楚芈。
有的以丈夫的谥号+姓为名,例如武姜、宣姜、
有的以丈夫的氏+姓为名,例如赵庄姬、夏姬、晋姜等。
还有以排行+姓为名,例如伯姬、孟姬、叔姬、伯嬴等。
伯,是嫡长子,孟是庶长子,可以同时用,也可以不同时用。
赵盾他父亲赵衰明媒正娶的是晋姬,而赵盾生身母亲是狄人女子,所以称呼他为赵孟。
主角的两个姐姐,一个孟姬,一个伯姬,孟姬嫁给赵朔,又称作赵庄姬。伯姬嫁给了赤狄潞氏君主,死后也称呼伯姬。
叔梁纥在历史上也是正妻生不出儿子,小妾生了个儿子,所以叫孟皮,后来叔梁纥娶了鲁国颜氏女,又生了仲尼,也就是孔子。
还有个人的色彩浓烈,后人为了纪念,以其本人的谥号+姓称呼,也就是文姜、穆嬴、哀姜。
还有的称呼未知,比如说嫁过晋怀公、晋文公的辰嬴,还有卫国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晋文公妻子之一的杜祁,鲁僖公的夫人声姜,晋国始祖唐叔虞的母亲邑姜等…
//的两个姐姐,一个孟姬,一个伯姬,孟姬嫁给赵朔,又称作赵庄姬。伯姬嫁给了赤狄潞氏君主,死后也称呼伯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