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朝楚暮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们的士兵都被打的没有脾气,也没有任何的傲气了。

  晋国这边的军威正盛,一个个士兵可都兴奋的很,毕竟刚刚才灭掉了廧咎如,将晋国的这个外患给彻底的解决了。

  荀林父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去攻城,而是派晋国这边的使者去郑国谈判,如果郑国愿意投降,再一次背叛楚国回归到晋国这边的阵营过来,那么晋国人就会拿着郑国的贡,退兵而去。

  如果郑国不愿意投降晋国,那么他们就要开始攻城了。

  战争只是最后的手段嘛,现在的人很清楚的一点,能够用嘴皮子说服对面,那就不用武力。

  郑国的国君和群臣,也是早就得知了晋国的军队已经进入郑国的国境这件事情。

  毕竟大军的行进是没有个人行进的快的,在晋国的军队抵达郑国的时候就有人驾着马车回到国都来通风报信了。

  郑国的群臣非常无奈,战争年年打,年年打,中国哪里还有和晋国、楚国谈判的条件呢?

  郑国的国君也是急的一头汗,他才刚刚继位多久,就连番遭到晋国和楚国两个大国的进攻。

  虽然说他小时候也经常听说晋国和楚国攻打郑国,那个时候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感觉。

  现在这个国家是他在掌控的,自然有些焦头烂额。

  此时,郑伯的庶弟公子喜说道:

  “国君,晋国武力充盈,而且气势旺盛。

  刚刚灭了赤狄,国土增大了一倍,这种情况下还能拉得出人手来攻打我们郑国,这就说明晋国还是非常强势啊。

  晋侯下令减免农税,使得农人喜爱。

  晋国又有士会执政,修缮法度,以仁德教化民众,使得百姓都安居乐业。

  现在神在庇佑晋国。

  晋国有这么多的优势,这样的国家必然是不可以阻挡的,所以我们和晋国作对就是愚蠢。

  愚蠢的人对抗神的意志,那就必然会灭亡,所以我们还是趁早的投降晋国吧。”

  郑伯听到之后,那一刻就同意了他的看法,不和晋国打了,直接投降还能够减少一些损失。

  然而荀林父得到的结果,却是郑国人愿意投降晋国,并且再一次和晋国签订盟约。

  荀林父感觉就在意料之中,因为他上一次攻打郑国,还没有抵达郑国的国都,郑国的国君郑穆公就已经投降了。

  不费力也算是好的,不然晋国这边又有很多士兵要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了。

  郑国投降了晋国,那就不算兴师动众,徒劳无功。

  他们的回复是这样的:“我们郑国,之所以投靠楚国,完全是无奈之举,不是因为我们对晋国有二心。

  而是因为楚国已经连续三年来攻打我们,为了避免灾祸我们才投靠了楚国。

  郑国经过多年的战乱,农民种的地都荒废,士兵们的士气也低落,我们的城墙已经有多处受损,而没有财力加以修缮。

  如果不投降楚国,那么我们郑国就将要亡国了。

  这种情况下晋国不救援郑国,那么郑国投靠楚国也是必然的,这是因为要保全宗庙社稷的缘故,如今晋国人再一次来到郑国,那就说明我们郑国不会再亡国了,所以我们才再一次背弃楚国的盟约,反而和晋国修好。”

  荀林父得到这个回复之后,并没有说什么,郑国人这是在嫌弃楚国人攻打他们的时候,晋国不给他们救援,所以才投靠的楚国。

  意思就是想以后在楚国攻打郑国的时候,晋国能够及时的发兵来救援,那么郑国就不会再投靠楚国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郑国人从来都不会去做的,晋国和楚国的阵营不重要,谁是中原,谁是夷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郑国只会服打赢的那一边。

  不过荀林父并没有立刻就要退兵的意思,他在前往廧咎如的路上,收到了国君那边的来信。

  晋侯说陈国也有背叛晋国的意思,所以把郑国打服之后,再让他们集结一些军队来一起攻打陈国。

  荀林父于是照做,让郑国人出动军队,和他们一起去攻打陈国去。

  郑国人听到这样的消息,气的脸都快要绿了,他们原以为投降就能解决一切,又不用再有那么多的伤亡和消耗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晋国人居然提出要和他们一起攻打陈国?

  天下居然还有这样的道理...

 &ems之中,因为他上一次攻打郑国,还没有抵达郑国的国都,郑国的国君郑穆公就已经投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