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二)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天启二年,十月。

  在贾瑜的建议下,陈贤将集政治、军事、经济、贸易、文化、商业、科技于一体的都中改名为“长安”,有“长治久安”之意,此名广泛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可与好评,“神京”这个几代人耳闻目染的名字自此寿终正寝。

  除此之外,龙兴之地,南部陪都金陵府改成了“南京府”,而北部陪都洛阳府却依旧是洛阳府,朝廷本来是打算用“东京”二字为其易名,它位于神京城的正东方,用这个名字很合适,况且陪都嘛,带个“京”字是合情合理的,但消息一出就在民间引起了一大片的不满,朝廷深知民心所向的重要性,不愿意和百姓们对着干,最终不了了之。

  它之所以免遭“毒手”,只是因为那年贾瑜到此探望老友陈淳时,挥笔写下了一首名曰《代悲白头翁》的长诗。

  其中有四句写的极妙,恰似神来之笔,听过的人无不拍案叫绝,让这座人文荟萃的千年古城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了文人骚客们心驰神往的游玩圣地,名气完全不输给号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府与杭州府,谓之: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

  ......

  彼时的宁国府已经富贵到了极点,有人曾这样调侃:‘宁国府里一个婆子的衣着打扮都要比一般大户人家的太太要奢侈许多’,在百姓们看来,它不仅仅是一座国公府邸,更是一只深不见底的聚宝盆,一棵高不可攀的摇钱树,只要和它沾上关系,哪怕是一星半点,都足矣改变自己前途渺茫人命运。

  因此有很多人甘愿放弃良籍,削尖了脑袋往里钻,若是能成为一个下人,天天吃香的喝辣的的不说,在亲友们面前也能拍着胸口说“我在宁国府里做下人,经常能看到贾公爷”,倍有面子。

  为富不仁是甄家的做派,这四個字不会在贾家的门户里应验,若是你确实有重大的事需要救助,带好证明,到宁国府或者荣国府的门房去说明情况,那你当场就会得到一个让你挑不出任何毛病来的结果,长安城内外有一段上到耄耋老人,下到总角小儿,乃至目不识丁的村妇都耳熟能详的俚语,是这样说的:‘受到贪官污吏和地痞流氓欺压时不要害怕,马上去找和观音菩萨一样大慈大悲,和如来佛祖一样神通广大的贾公爷,他老人家一定会为你做主的。’

  前段时间,大梁第一份报纸《人民周报》的专栏记者采访了贾瑜,这个能显著提高官府公信力,使普通百姓也能觉得与朝堂近在咫尺的理念是贾瑜率先提出来的,并得到了陈贤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完善且成熟的印刷技术,报纸可以在民间广泛推广,上面目前分为四个板块,一是朝廷颁发的律令法规、二是优秀的诗词歌赋,文章、三是热点事件,比如说某官员落马了,某个官员升迁了,四是广告,又比如某家酒楼上出了新菜,便会花点银子做个推广。

  一朵花开后,剩下的花很快就会爆满山坡,时至今日,《大梁青年报》、《大梁少年报》、《北方日报》、《南方日报》、《光明晚报》等报刊陆续问世,各府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报纸。

  许多人茶前饭后聚在一起闲聊时不再东扯一句,西扯一句,而是对着一张新鲜出炉,还沾染着墨香,廉价却又权威的报纸,有迹可循的评头论足着时事新闻,从侧面也基本上解决了底层百姓不具备渠道时,只能选择盲目跟从,听风就是雨的通病,可以说是好处多多。

  尽管他在竭力掩饰,但记者还是计算出宁国府每年光直接捐出的善款就高达三十万两纹银,这笔无数人十辈子都挣不到的巨款被用在各种公益活动中,及时帮助了许许多多走投无路的苦命人,完成了真正的“达则兼济天下。”

  与此同时,贾瑜的声望也达到了不可撼动,坚不可摧的顶峰,在两亿三千万百姓的心目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柱石”,大梁离开谁都行,就是不能离开他,在二百二十万将士的心目中,他是当之无愧的“绝代军神”,战功远迈汉之霍去病,哪怕历史上所有的名将全部加起来都怕是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他爱兵如子,与士卒们同吃同住,他用兵如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赏罚分明,严禁将领和军官们喝兵血、他身先士卒,常常首当其冲,一匹白马,一杆银枪,是两军对垒的战场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是将士们发自肺腑拥护、敬重、感恩的对象。

  按常理说,贾瑜位极人臣到了这种程度,关键他在民间以及军中都能做到一呼万应,不说眼下,将来绝不会有一个好下场,纵使他能得到善终,他的子孙也早晚会被后世之君清算,即便他以前立下过那么多,那么大的功劳。

 评头论足着时事新闻,从侧面也基本上解决了底层百姓不具备渠道时,只能选择盲目跟从,听风就是雨的通病,可以说是好处多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