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二)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其次他不贪恋权柄,该放手时就放手,放的干净利落,放的毫无怨言,从来不会瞒着朝廷去做违背原则、良心、职守的事,曾数次真心实意的上书请乞骸骨,告老还乡,带着林黛玉她们回苏州府过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借此颐养天年,但都被在位之君给拒绝了,并且一再对着列祖列宗的神位发下毒誓,只要他不忘初心,就绝对会方得始终。

  另外他还与时俱进的重新制定了族法,百般约束族中子弟以及两府的下人们,严禁他们在外面仗势欺人,替别人张目撑腰,做违法乱纪的恶事,尤其是在朝为官或者有官身者,更是被严格对待,一旦发现并证实有贪赃枉法之举,不论嫡庶、不论大小、不论辈分,也不论远近,立刻送交有司依法问罪。

  平心而论,若是说到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古往今来那些如雷贯耳的奸臣没有一个可以比的上贾瑜,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和他们大相径庭,一个是极恶,一个是极良,完全是天壤之别,他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能够让大梁繁荣昌盛、江山万世不易、国民安居乐业,而且他做的非常出色,平常的时候他总是不声不响的埋头苦干,关键的时候他就会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属于那种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将技惊四座的隐藏人物。

  试问哪个皇帝不喜欢这样的臣子,哪个皇帝又敢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用不足矣让当世人和后世人心服口服的莫须有罪名杀了他,除非贾瑜起兵造反,或者皇帝的脑袋被驴狠狠地踢了一脚,他既不在乎身前身后名了,也不怕被永远的钉在汉人民族的耻辱柱上,死后再被人掘墓开棺,鞭笞尸骨,成为饱受唾骂,遗臭万年的万世笑料,第一昏君。

  再退一万步讲,就算贾瑜有朝一日因为皇帝的猜疑、不满、忌惮而走上了断头台,也必会有千千万万心怀良知的人站出来强烈抗议,拼尽全力,不顾生死的为他奔走呼号,甚至不惜成群结队的去逼宫,言辞如刀的青史亦会给他一个公平、公正、公义的诚恳评价,定不会让他背上“佞臣”的千古骂名。

  ......

  天启四年,贾瑜官拜征北大将军,受命统御八十万大军远击蒙古,首战大获全胜,歼敌八万有余,后率领三千精骑深入敌后,在大雪纷飞,视线不佳的冬季三天三夜奔袭八百里,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将敌方前来督战的皇帝生擒,后打到敌国都城脚下,逼迫对方归还了燕云十六州,并割让了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另向大梁俯首称臣,每年进贡牛五头、羊十万只、良马三万匹。

  经此一战,蒙古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再也没有与大梁分庭抗礼的能力,为了防止他们死灰复燃,贾瑜用新发明的水泥在两国交界处陆续修建了五十五座巨型城堡,各屯精锐兵士三千人,彼此之间呈掎角之势,间距二十里,下有地道相连,便于防守,也便于进攻。

  此战被后世的史学家们定义为“中国五千年来对异族战争中最伟大的胜利之一”,贾瑜用这份睥睨寰宇的赫赫战功奠定了“武圣”的尊号,成为历朝历代首位以活人之身进入武庙的名将,世世代代享受子子孙孙的香火供奉。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那些高喊“不求什么,但求什么”的口号,结为异姓兄弟的人,还有涉黑帮派所祭拜的人不再是“关二爷”,而是“贾二爷”,他是义气、勇气、志气的化身,是一个只活传闻、典籍、画像,臆想之中的奇人。

  天启六年,大梁正式开始筹备对金国的入侵战争,朝堂内外同心协力,举国上下热情高涨,无数有志青年踊跃参军,百姓们有钱的捐钱,没钱的出力,不计报酬的要为王师运送粮草辎重,誓要完成“万里之内尽汉歌”的祈愿。

  金国皇帝起初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表达了抗击到玉石俱焚的决心,直至听说挂帅的兵马大元帅还是被誉为“下凡天神”的贾瑜,他瞬间就蔫了,短暂的思虑后选择了不战而降,沦为大梁众多的附属国之一,年年纳贡,岁岁来朝。

  同年,大梁给一直以来皆若即若离的西域三十六小国下达了最后通碟,责令他们在三个月内归顺,否则神策军所到之处将会鸡犬不留,这些最擅长做墙头草的跳梁小丑即便是联合起来也是蚍蜉撼树,毫无胜算,遂纷纷上表称臣。

  至此,一个领土横亘东亚大陆,兵锋威震四海的超级帝国横空出世,用如下一段话来形容它的强盛:即便你是一个不求上进的无业游民,整日游手好闲,除了吃喝玩乐什么事都不做,靠着地方官府的救济金,你也能吃饱穿暖。

  ......

  天启六年,阳春会有千千万万心怀良知的人站出来强烈抗议,拼尽全力,不顾生死的为他奔走呼号,甚至不惜成群结队的去逼宫,言辞如刀的青史亦会给他一个公平、公正、公义的诚恳评价,定不会让他背上“佞臣”的千古骂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