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照拂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是因为谢老太爷的文坛地位,谢老太爷的名声……

  是因谢老太爷对谢氏前程清楚明了的谋划、手段。

  还有谢老太爷手中的云山书院,依靠云山书院与朝中官员无声建立的关系。

  和谢老太爷的出色的儿子、孙子。

  再加上谢老太爷对族人的慷慨,和全力照拂。

  谢氏族人自然心甘情愿,将自己手中所有资源奉于谢老太爷面前,听凭谢老太爷调度。

  因他们知道,有谢老太爷在,谢氏自会越来越好。

  谢氏好,他们这些谢氏族人……才会更好!

  迁去北魏一支谢氏族人,按照往年惯例也派了长子嫡孙回来祭祖,自然也在“茶会”之列。

  “前年北魏雍州、幽州、旱灾,幽州的百姓头一年倒是还能挺过来,谁知道去年……旱灾更甚,就连秦州也受了旱灾,有百姓已经开始卖儿卖女,我们也是损失惨重,要是今年还是干旱,紧接着怕就是蝗灾了!再往后……百姓恐怕就要造反了。”

  北魏一脉嫡长子谢瑾容说完,又转而看向谢三爷。

  “谁知同荀弟一聊,才知道去年大邺并州也出现了旱灾!”谢瑾容摩挲着手指,摇头道,“这旱灾要是持续下去,对北魏和大邺来说,都不是个好征兆。”

  自古以来,王朝兴替,都伴随着天灾和饥荒。

  百姓饿死,揭竿起义,江山易主,朝代更替,对士族来说影响确实也不是特别大。

  因为新的朝代需要士族支持。

  但谢氏又有那么一点不同。

  当年谢氏南迁不肯背弃母国,族内分成两派,以谢氏大宗为首的留在了母国,一派跟随另一嫡支去了北魏,如此便弱化了谢氏的势力。

  若是再起动荡,北魏谢氏在北魏已小有气候,不见得能与大邺谢氏拧成一股绳。

  要是再各自有所支持,彼此又无法说服,各自知晓其背后弱点,岂不是要“同根相煎”?

  坐在谢老太爷身旁的谢云初手指动了动。

  北魏连着两年旱灾的事情,谢云初在无妄山时,便已经听纪京辞说过了。

  当时,精通占候之术的纪京辞还同他们讲述了,天灾和皇朝兴替的关系。

  为何一个皇朝的气数将尽,首先便是农耕百姓揭竿而起。

  然后深入讲到了《易经》,讲到了士族如何发迹。

  “六郎在想什么?”

  听到谢老太爷的声音,谢云初回神,起身长揖一礼道:“回祖父,如今大邺和北魏合兵攻打戎狄之战,想来也就到此为止了,大邺不分陇右都护府,只要北魏手中的岷州以南,与大邺国土相接的茂州、成都府、梓州,这其中也包括了旱灾之地秦州。”

  谢云初照实回答:“六郎在想,或许这一次大邺费些周折,也能够得偿所愿,祖父可提前派人在大邺的兴元府、岐州置土地,等北魏和大邺两国契约、户籍都交割妥当,便可在岷川置地了。”

  能坐在这里的,都是谢氏一族的人尖儿,自然都听懂了谢云初话里的意思。

  兴元府和岐州离受灾的秦州很近……

  7017k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