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谋划辽西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从草原和奴儿干抽调青壮到第四镇作战,和抽调青壮随金江军入中原争天下。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前者代表金江镇有余力,对草原各部仍然保持了优势,是金江镇合理合法的管理手段。

  后者不同。

  草原台吉们会认为是金江镇有求于他们,是他们帮助了金江镇夺得天下。

  “如果觉得兵力不够,不如继续从内部扩军。”

  贾鉴的话,让众人沉默。

  扩军不是那么好扩的。

  历史上。

  中原政权统一之战,明明自身上千万乃至数千人的人口,却只能抽出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兵力。

  例如前明朱元璋最开始的北伐。

  反观游牧民族入侵中原,轻易的就能带领十几万,几十万的军队。

  又例如蛮族老奴。

  自身那么点人口,却能带出十馀万大军。

  因为双方战争模式的不同。

  汉人以统一天下为理念,导致的后果就是,十万大军需要的后勤,要调用后方数十万民夫来运转。

  以自身的物资来供应大军所需。

  而游牧民族或者蛮族,他们不需要太多的军需,靠着劫掠屠戮汉人来获得军事补给。

  这就是双方的区别。

  虽然不是全部的原因,但也是核心原因之一。

  金江军虽然只有十万,却需要动用数十万的民夫,维持大军的补给。

  而且金江镇各地的官仓,几年来的积蓄,无数的物资钱粮兵甲,源源不断送入金州。

  为了这些准备,金江镇忍耐了几年。

  同样。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

  朱元璋北伐,顺应天命,离开中原数百年的北方,只要打败了元军,就能轻易的重归汉政权,天下重新一统,没有什么叛乱。

  不等众人开口,贾鉴主动提出想法。

  “北镇军有万余人,值得拉拢,也有把握拉拢过来。”

  “辽西军还有三万余人,更值得拉拢,但是成算不高。”

  “因此我有三策。”

  “上策为拉拢两军,为我使用,如虎添翼,可从山海关入入关,占据地利。”

  “中策辽西军拒绝,北镇军同意,就以北镇军稳住辽西军,从登莱入中原。”

  “下策,两军皆拒,那我军只能强攻辽西,一路打过去,哪怕不能拿下山海关,也要让对方不敢骚扰辽东。”

  “那皇上南迁之事?”

  谢有成担忧道。

  “让水师入黄河。”

  贾鉴支持了谢有成最开始的提议。

  投桃报李。

  谢有成认可了贾鉴的计策。

  见众人达成了一致,唐清安终于一锤定音。

  “告诉朱秀,十万金江军交给他。”

  刘承敏有开拓草原之功,武震孟有收复奴儿干,开拓朝鲜之功,彭大海有收复琉球,征服日本之功。

  几人的威信威望一时无两,因此唐清安决定把前期的战事交给朱秀统帅。

  即是对朱秀才能的信任,也是弥补他几年来,甘愿默默无闻的补偿。

  和多年前的十万大军不同。

  以前的金江军,根基是游击区出来的队长为基石。

  现在的金江军,一部分是原来的队长,还有一部分,是在金江军从军多年,大量提拔起来的军校生为队长。

  多年前,唐清安还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拉拢军队军心,维护自身的威望。

  那么现在,唐清安已经可以稳坐后方,居中调度,把精力投入更多的事情。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才是万无一失的。

  流民军一路走来,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但是朱秀。

  同样是十几年来,从数百万辽民中走出来的将帅。

  是非东海堡系将领出身的军中第一人。

  把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交给朱秀,唐清安心中妥当,不会担忧有战败的风险。

  如果前线在朱秀的指挥下,金江军还能战败。

  唐清安不认为自sp; “北镇军有万余人,值得拉拢,也有把握拉拢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