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无我瀛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都察院对于燕国国政的渗透,可以说是远超任何一国。

  甚至是中山国。

  中山之相司马喜亲赵的政治倾向,其实就连中山王姬厝都有所体察,甚至他曾私下指责过对方。

  然而司马喜毕竟是姬厝的王师,又是中山国勋功赫赫的重臣。再加上如今的中山国背弃了齐国,还得倚靠司马喜来维持与赵国之间的关系。

  司马喜固然是赵国在中山插下最大的一颗钉子,但其已然是搬到明面上的、轻易不得动用。

  而燕国便不同了。

  燕、赵两国‘打交道’的时间并不比中山国短,虽然此前赵国历代国君都一直未曾将燕国视为自己的拓展目标,但对彼此的渗透却从未停止。

  再加上与齐国相比,赵国对燕国的态度便显得柔和了许多。身为弱国,其实自燕文公时期,赵国便是燕国‘求援’的第一对象。

  外加苏秦归赵,让赵国对燕国的浸透可谓是更进一步。

  苏氏为燕十数载,虽然自燕文公薨逝后,便不得燕王受重,然而其势力在燕国蓟都已是盘根错节,苏氏更是与燕国众多的卿臣、重臣伴有联姻关系。

  苏秦之弟苏代更是与燕太子姬哙最亲信的卿臣、子之结为了儿女亲家。

  而子之又有一些不切实际的野心。

  前有苏代牵头,后者自然而言的就和赵国勾搭在了一块。

  赵国的众臣此时或许抱着趁火打劫的想法,举兵吊唁嘛。毕竟赵雍继位之初,列国就玩过这手嘛。

  但此时惘然攻燕、灭燕,却非是明智之举。燕国虽弱,但燕国之名却在国际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外加上其本身的地缘政治。若是一国贸然灭燕,必然会遭列国群起攻之。

  得燕非是不可,但还需徐徐图之。若是妄自动手,徒劳无功罢了。

  不过虽然不能借此灭燕,但也不妨碍他利用燕国一把……燕国退兵背盟本来就失了大义,想必、而今打着乘虚而入大捞一把的诸侯定然不少。

  大朝过后,时间才至巳时,赵雍出的朝宫径直回到龙台。此时他已经完全收起了散漫的性子。

  在这个年年有战的时代,懒散便是人的原罪。

  有时候赵雍甚至会对这种紧迫、压迫的生存方式充满了厌烦,但又不得不说他已经开始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昨天下了一夜的小雨,天空到现在还是朦胧胧的。太阳被挤压在云层里时隐时现,春夏交替之际,北国的天气一直都是这般。

  淅淅沥沥地小雨下个不停,但温度却没有前几日那般凉了,气温已经在悄悄回暖,邯郸城内也已经可以感受到些许夏日的气息。

  走到龙台邸阁前。富满新意的树杈上,几只雏鸟突然开始叽叽喳喳地乱叫。

  ‘吱吱吱……’

  鸟叫声吸引了赵雍的注意,他不自觉的在邸阁前的廊道停下了脚步。

  饭还得一口一口的吃,最起码也得把吃进肚子中的食物消化了才行。

  但有时候人好像真的不能有太多的执念,因为那种想到、就想要立马得到的感觉实在是太让人难受了。

  停驻良久,赵雍才长吁出一口气,转而朝着寝殿走去。

  ……

  果不出赵雍所料,将不过两日,齐国便迫不及待的谴使来到了邯郸。

  赵雍没有亲自召见,不过还是派出大臣热情地接待了齐使。

  等臣子回来禀报,言曰齐使之语,借吊唁之名伐燕。

  其实不用对方说,赵雍就已经猜到了齐国的意图,无非是想赵国一同出兵罢了。

  赵雍让他以赵国连年逢战、兵疲将弱为由,拒绝了齐国。

  但同时也表示,赵国不会插手齐、燕两国的战争。

  齐使遂献礼归国。

  三月底,西征的大军终于返归邯郸,同时带回来的,还有上郡十五县的版图和户籍。

  赵雍亲自于城外迎接。

  当晚赵王宫内便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会。

  各种佳肴、酒水已经摆好。大殿内弥漫着炖肉烤肉的清香、酒水的芬芳,和那挥之不去的‘血腥味’。

  将士们推杯换盏,称贡纳谢。

&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