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罗素伯爵】第1/2段
周赫煊为什么瞬间就能想出大致的情节?
很简单,可以借鉴的作品太多了。
比如整体的构架创意上,他有些模仿《百年孤独》和《白鹿原》的味道。开篇部分的故事内容,创意来自于电视剧《闯关东》。关于东北马匪绿林的篇章,他准备借鉴姚雪垠的《长夜》写法。另外还有多部经典作品的特征,他都准备融入其中。
当然,这些都是借鉴而已,完全谈不上抄袭。
比如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就在许多细节上模仿《红楼梦》。但这两本书的内容毫不相同,再怎么鸡蛋里挑骨头,也只能说端木蕻良在致敬《红楼梦》。
同样的,林语堂以后那本《京华烟云》,也是《红楼梦》的民国高仿版。
你能说《京华烟云》是抄袭的吗?
不可能。
周赫煊打算写的闯关东篇章,跟电视剧《闯关东》相比,都是山东移民,都有淘金情节,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重合的内容。
至于姚雪垠的《长夜》,周赫煊只是挪用其角度呈现方式。就算一字一句的拿来比较,也完全看不出有类似的地方。
还有《白鹿原》,这部周赫煊非常喜欢,他直接模仿了整体的创意,甚至还会借鉴其中一些桥段。
所以周赫煊要写的这部东北变迁史,很可能会被国民政府封杀,然后继续被新中国封杀。
大概到1990年以后,才会被允许无删节出版吧。至于毫无保留的拍成电影、电视剧,估计得等到2020年以后,因为周赫煊会写出许多所谓的“黑历史”。
要知道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直到周赫煊穿越那会儿,都无法原汁原味的改编成影视作品。但凡出现在电视机或者大荧幕上的《白鹿原》,无一例外全是魔改阉割版。
即便只是作为一部,《白鹿原》都必须先自行修改,才能用修改版来荣获茅盾文学奖——不改顶多只能提名,无法获奖。
周赫煊并不想在里面黑谁,无论是满清、国党、共党还是日寇,他都只想尽量写得真实,最大限度地还原东北80年来的时代变迁。
说干就干!
周赫煊整整一个月都待在家里,请教端木蕻良以及张学良的秘书、副官,记录下他们所说的一切有关东北的风土人情。接着他又跑去北平,找东北大学、冯庸大学的学生们聊天,然后又去找东北流亡群众扯淡,光是关于东北的故事、风俗、传说就写纪录了20万字。
周赫煊还专门学习了山东和东北方言,准备加入许多地方特质的土话,这样写出来更贴合东北民情。
仅仅只是的前期准备工作,周赫煊就耗费了三个月时间。
张学良知道周赫煊要写关于东北的巨著,主动提出帮忙。在他离开天津之前,给周赫煊找来了许多东北的相关资料,比如军事地图、矿产分布、地方县志、历年物价、灾害年表等等。
直至六月中旬,周赫煊才真正开始动笔,并把名字暂定为《黑土》。
在此之前,最郁闷的可能是那些英国读者——《银河英雄传》连载完存稿后,整整停更四周,一副老子可能要太监的衰样。
混蛋啊!
……
伦敦大学学院,“奥德里奇—科里”实验室。
奥德里奇认真翻阅实验数据,叹息道:“唉,又失败了!”
“我们会成功的。”吉恩·科里自信地说。
“但愿早点成功吧。”奥德里奇无奈道。
自从成功发现氨苯磺胺以后,奥德里奇就一直在研发新的磺胺类药物。但是很可惜,半年时间过去了,他们经历的只有一次次失败。
就在此时,一个学生突然冲进来说:“导师,有位来自德国的杜马克先生想见你。”
“杜马克?”奥德里奇大喜道,“快请他进来!”
格哈特·杜马克,德国生物学家,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百浪多息”抗菌效果的人,并因此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此时的科学界、文学界都热衷于写信交流,杜马克和奥德里奇就足足通信两个月,讨论着对磺胺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前段时间,奥德里奇正msp; 伦敦大学学院,“奥德里奇—科里”实验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