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1/2段
, 德国和中国有差不多七个小时的时差,崇华那边已经是晚上了,崔贞这里才刚过正午。
这里的气候,清爽怡人,正午的阳光并不算猛烈,透过道路两旁的枫树叶,和煦地照落在地面。崔贞坐在路边的长椅上。今天没有她的戏份,她就到市区来走走。
崇华说完,就有点羞涩的安静下来。
崔贞的眼中染上层层的笑意:“再过一周吧。”
听说只有一周了,崇华顿时高兴起来:“你方便的话,到时候,我去接你?”因为这一次的帮忙,崔贞在她心里已经不止是一个有点好感的人了,至少,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不管怎么样,她至少得当面致谢。
微带凉意的清风吹拂,崔贞稍稍想了一想:“等确定下来,我把具体时间告诉你。”
秦颂提着大袋小袋站在一旁,好不容易等崔贞收线,就一脸被我抓到了吧的八卦表情,把袋子在干净的地面上一放,坐到崔贞的身边:“你要把具体时间告诉谁?”
“崇华。”崔贞也没瞒她,她以后和崇华的往来会多起来,作为帮她处理工作和生活两方面的事情的经纪人,没有瞒她的必要。
秦颂对崇华印象挺深的,这段时间崔贞对她关注很多,她给崔贞做了那么多年的经纪人,还从没见她对谁有这么大的兴趣过。
“崇导?听说她要开试镜会给新片选角?”秦颂对崇华评价相当高,她的很多做法在秦颂这个娱乐圈的老人看来相当老辣,“《囚徒》原著基础那么好,只要不拍得过分差,就不会扑街,到时候,她又能拿奖到手软。有前面那部电影不俗的成绩垫着,再来一部高票房,她在导演界就差不多站稳脚了。”
不管网上怎么黑,在秦颂看来,崇华的这部电影选得相当有眼力。
其实导演跟演员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比如辨识度。演员想红必须有一张辨识度高的脸,不能让观众一看就觉得这是哪条生产线上批量生产的;导演想成功也要辨识度,导演的辨识度不在脸,而在于作品要有一个凝聚了导演想法的风格。
秦颂跟着崔贞一起看过《和斯嘉的三百六十天》,在作品风格这一点上,崇华无疑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她说完,又有点担忧地皱起眉来:“她现在急着拍,等拍完,上映,恐怕要撞上贺岁档。”贺岁档是扫荡票房的好档期,但对默默无闻的小导演来说,只怕扑街也会扑得特别明显,最惨的上映不到二十四小时就被电影院撤下线。
崔贞对崇华的了解,比只看到一层表面的外人要深得多,她柔和的目光里带着浅浅的骄傲:“她就是冲着贺岁档去的。”
秦颂为崔贞这句话里透露出的崇华的野心悚然一惊,接着又疑惑崔贞是怎么知道的?
她跟崔贞认识了那么多年,但她身上有很多事都是她不知道的,比如她到现在都不明白崔贞为什么会进入演艺圈。
十一年前,当时已经在学术界小有名气的崔贞突然放弃了已经取得的成功,进入演艺圈重新来过。她一直不解当初发生了什么事,促使崔贞那么坚决地斩断后路,毅然进到这个她根本不了解的圈子里。
后来她也问过几回,崔贞一直没有说,直到前两年,她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拍戏,杀青之后,剧组设宴庆祝,她早早地就出来,坐在车子里,隔着玻璃,看外面街头来来往往的人群。秦颂再问她这个问题,她向来笃定的眼神中出现了让人难解的迷茫,她说:“我想不到别的办法了。”
她从来没有在崔贞身上看到过负面低落的情绪,除了那一回,就是那次,也有如昙花一现般的短暂,之后她仍然拍广告拍杂志,选好的剧本,拍电影,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这么多年过去,她结婚了,有了孩子,家庭美满,婚姻幸福,而崔贞始终都孑然一身,连绯闻都没有传过。
她好像对什么都不在乎,金钱名誉都是附带的东西。就没见她对什么多看几眼。现在竟然对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小导演那么上心了。
秦颂惊讶的同时也不禁猜测崔贞和崇华是不是有什么渊源。
崔贞回国那天正好是试镜会的最后一天。
女主角一直没有确定下来让崇华有点烦躁起来,她压抑着,集中精力看演员们的表演。
“叮!”崇华敲铃,让眼前这个把性格坚韧的女主角演成了一个白莲花的女演员停下。副导演翻了翻她的履历:“王女士,请回去等结果吧,我们会尽快通知你。”
这个女演员大概也看出自己没希望了,面上显出失望来。近期圈里最大的事就是《囚徒》的试镜,这部电影演好了,是很可能一炮而红的。她动了动嘴唇,见那一群导演、副导演、编剧坐那,没有多说一句的意思,只能鞠了一躬,垂头丧气地走了。
“还有几个?”梁青揉了揉额角。
副导演看了下名单:“只剩五个了。”
如果这五个里,都没有贴合人物的,该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