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削藩送小命,姐夫投义兄!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同年十一月四日,石敬瑭加封兼任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另兼职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地军队蕃汉马步军总管,改赐“竭忠匡运宁国功臣”名号,掌握了河东这块后唐起源地区的军政大权。

  第二天,李嗣源在中兴殿为石敬瑭出征宴饮!

  在酒席上,石敬瑭捧杯为明宗祝寿,他真诚地对白发苍苍的李嗣源说:“我虽微小怯懦,想到边陲大事,岂能不竭力尽忠,只是我远离京都,长久见不到皇上,不能随时申报。”

  李嗣源知道石敬瑭对他一直感恩戴德,忠心耿耿,如果不是边患紧急他绝对不让石敬瑭离开京城半步!

  石敬瑭再拜告辞,明宗李嗣源流泪打湿了衣襟,左右近臣不知道李嗣源与石敬瑭生死之交,因此他们奇怪明宗皇帝为何因为石敬瑭的离去,而如此过度悲伤!

  果然从此李嗣源与石敬瑭永诀,他们没能再度相见。

  ......

  李从厚与他的谋臣经过深思熟虑和周末策划之中,他们决定首先对潞王李从珂下手!

  当时,李从珂的长子李重吉担任禁军控鹤都指挥使,女儿李惠明(法号幼澄)在洛阳出家。

  朱弘昭将李重吉外放到亳州任团练使,削去其禁军军职,又将李惠明召入禁中,实际上是作为人质。

  李从珂见儿子外调、女儿内召,知道朝廷对自己有猜忌之意,心中疑惧不安!

  应顺元年(934年)二月,李从厚听从朱弘昭、冯赟的建议,通过枢密院调令对凤翔、河东、成德、天雄四镇节度使进行易地调动,并派使臣监送。

  其中,李从珂被调离凤翔,改镇河东。

  李从厚本想借此削弱四镇实力,但因未按朝廷规制下达制诏,引起各节度使的极大不满。

  此时,李从珂对李从厚及其朝廷的忍耐已经达到极限,在部将的鼓动下,他们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叛乱!

  得知李从珂叛乱消息后,李从厚忙征调西都留守王思同、护国节度使安彦威、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等六镇节度使,联军征讨凤翔,同时将李重吉幽禁于宋州(治今河南商丘)。

  同年三月,朝廷派遣的诸道军马汇集凤翔城下,大举攻城。

  大战开始后,由于凤翔城的护城河浅,守备力量薄弱,东西关城接连失守,城中叛军将卒死伤严重。

  于是,李从珂身先士卒登上城头,向攻城的唐军将士们慷慨陈词,他讲述了自己为李嗣源和唐朝立下的赫赫战功,同时哭诉朝廷信任奸佞,无罪诛杀功臣!

  李从珂恸哭不止,他演讲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两军将士!

  当时,唐将张虔钊负责主攻城西南,因急于求功,他命亲军持刀刃驱逼士卒攻城!

  听了李从珂演讲的唐军士卒,他们对唐将张虔钊的所作所为更加愤怒不已,他们纷纷倒戈李从珂,反攻唐军!

  随后,唐军羽林指挥使杨思权、严卫步军左厢指挥使尹晖趁机率部投降李从珂!

  王思同、张虔钊等六镇节度使带领唐军,被李从珂的军队打得大败,溃散逃窜。

  随后,李从珂带领大军乘胜东进,攻入西都长安(治今陕西西安)!

  李从厚得知诸道军马兵败凤翔的消息后,他不禁惊慌失措,在朝堂上对朱弘昭、冯赟等人说:“先帝辞世之时,朕本无意争夺帝位,都是被诸公所拥立。朕幼年继位,将朝政委托于诸公,对诸公所定的国家大计无有不准。这次兴兵讨伐凤翔,诸公无不自夸,称平叛不足为虑。如今事已至此,诸公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扭转祸局?如果没有,朕便西去迎接潞王,以帝位相让,如仍不免罪责,纵然是死也心甘情愿。”

  朱弘昭、冯赟惶惧不安,无言相对,他们知道李从厚就算让位给李从珂,李从厚及其朝廷的人也都必死无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