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巴士拉防线第1/3段
一个多月后
巴士拉城郊
隆隆的炮声震天彻地,巴士拉会战进行到第2天,在郊外的戈壁滩上,防守的德奥联军与进攻大唐帝国军队激战在一起。
绵延的戈壁滩上有很多起伏的丘陵,生长着零零星星的椰枣树,为这片枯黄色的戈壁滩带去些许绿色。
进攻密集的炮弹将德奥联军的阵地炸的坑坑洼洼,残肢断臂随处可见,还有被炸飞的铁丝网和倒塌的战壕。
大唐帝国远征军中东兵团8.6万余人,汇集当地的部份阿拉伯部族约2.6万余人,再加上裹挟而来的近4万人约旦部族俘虏。以15万大军势不可挡的掠过约旦和科威特地区,一路杀进了巴士拉。
在这里,他们碰到了硬钉子。
驻守巴士拉的哈桑-达特里克帕夏率领紧急征募扩张来的6.2万余人军队,与德国沙漠兵团的2.1万余兵力汇集在一起组成了城郊防线,挡住了进攻的帝国中东兵团。
双方一照面,就打出了真火。
在炮火猛烈轰击之后,中东兵团驱使着约旦仆从军发起进攻,德奥联军的防守很顽强,仆从军不出所料的丢下了大片尸体以后狼狈撤退。
再次炮火猛攻,仆从军发起进攻,又一次的被打退了。
如此反复几次,仆从军部队伤亡达到7300余人,隐隐的已经有不稳的迹象。
“德国佬的防守果然坚硬,这些当地的奥斯曼军队在加入德军之后有了主心骨,变得更难打了。”朱国胜中将放下望远镜,摇头叹息的说道。
巴士拉郊外荒芜的戈壁滩无遮无挡,只有一座座平缓的丘陵林立其间,德奥联军依托着这些丘陵形成战壕防线。
作战经验丰富的德军将炮兵阵地设在丘陵顶部反斜面上,可以居高临下的向进攻方向倾泻炮火,延长射程。
若是派遣装甲部队进攻,德军则会将火炮推上丘陵顶部,以火炮直射覆盖装甲进攻部队,这一招对付英法联军很有效。
因为英法联军坦克体积大,故障多,行动缓慢,面对德军直射炮火的生存率相当低,简直就是移动的靶子。
通过一天多的激战,朱国胜中将基本摸清了敌人火力的强弱,他两只手抱在胸前,伸出左手磨挲着下巴思考起来。
他必须要找到一个有利于突破的弱侧,打开缺口,撕碎敌人的防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迄今为止的惨烈战役,已经证明在堑壕战中,正面突破必然要承受巨大的伤亡代价。
铁丝网与堑壕的组合,再加上火炮与重机枪的混合火力,成为防御一方的压箱底手段。
天然的占据优势,这在战争中屡试不爽。
德军在类似的堑壕战中经验极其丰富,并且分享给了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盟友,这是最让人头疼的地方。
从当前战线来看
在宽达13.8公里的正面战线上,敌军投入了约2.8万人的兵力部署在一线阵地,其中德军约7000余人,分别配属在东西两翼。
以猛烈的重机枪火力和精准的炮兵火力,支撑中线的正面战场。
在后方还有二线阵地和依托巴士拉的城防工事,可不是好啃的硬骨头。
德意志民族是为了最为适应战争的民族,他们从法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汲取了宝贵经验,开创性的验证了重机枪火力斜距交叉射击理念,能够最大程度的杀伤敌军进攻兵力。
英国人在索姆河战役中的第一天就付出了6万余人伤亡的重大代价,验证了德军火力杀伤理论的正确性。
从兵力配属和火力配置角度来看
巴士拉城郊防线的兵力和武器配置,连西线战场的1/10密度都达不到,充其量只能算菜鸡版的欧洲西线战场,而且水分多多。
但这并不代表朱国胜中将面临的进攻难题是欧洲战场的1/10,因为他手下的并不是视死如归的英法联军,15万大军中接近一半都是阿拉伯人。
其战斗力同样菜鸡,无法托付重任。
那些俘虏就不谈了,盟友的军队主要是巴士拉以北的蒙塔菲克部落,该部落属阿德南阿拉伯人。
他们在历史上随着阿拉伯人的征服进入伊拉克,定居在巴士拉和库法之间的阿贾姆·卡萨布地区,过着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
在1546创性的验证了重机枪火力斜距交叉射击理念,能够最大程度的杀伤敌军进攻兵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