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天下将乱第2/2段
…………
大唐克定十九年到二十一年,大旱,河东、河南颗粒无收。
官僚腐败赈灾不力!士绅贪婪大肆兼并!商贾无良坐地起价!豪强跋扈强征壮丁!
以致流民遍地,居无定所,易子而食,时有人吟唱旧日杜甫之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在克定五年平定范阳节度使叛乱的幽州,契丹窥见中原乱象,大规模举兵入侵,欲占燕云,被留守范阳的神策军击退。
然而事情并未结束,河南道流民遍野,乡间秩序已然崩溃,乱象纷呈,便有无数草莽豪杰拔剑而起,立时一呼百应,聚众为兵。攻坞堡,拔县城,屠官佐,杀士绅,据地为王,剽掠乡野,公然反唐!
一时间,中原之地,烽火狼烟……
不足一年时间,便有自号均平补大将军王献之自濮州攻陷濮阳而起,后数月时间,连下曹州、郓州、沂州,聚众二十万,占沂州城,割地而守,为众多反贼中实力最强一股。
另有起自徐州的庞勋,亳州的冯江,陈州的吴俊熙,皆是聚众数万,声势浩大。
其中陈州吴俊熙已然出兵攻打汴州,若其打下汴州城,必会截断通济渠漕运,掐住朝廷经济命脉,情势危急!
大唐克定二十二年,朝堂之上,帝与众卿久议不决。
有那忠直却不明朝堂斗争之人进言,应请县侯李承业重新整军披挂,领左神策军前往托平叛。
帝将此类奏折压而不发,今年已经是国师给他寿命批算的最后一年,而这两年,五十余岁的大唐皇帝已经感到有些精力不济,或许当真大限将至。
而东宫今年才十四岁,主少臣强而外敌环伺,又内有灾荒流民造反,他该如何放心将这呕心沥血方才中心基业托付于东宫?
皇帝额头的皱纹变得更加深刻了,他轻轻咳嗽两声,看向了恭敬跪在下方的那个宦官。他在东宫时,这个宦官就一直随侍左右,登基为帝后,更是在暗中帮他做了不少明面上无法去做的事,也是奠定大唐中心重要功臣之一。
在皇帝看来,他的功劳甚至比县侯李承业还大。然而李承业可以功成名就,但处在黑暗当中的这个随侍,却只能默默无闻,甚至还要为自己这个皇帝背下许多黑锅骂名。
右神策大将军、太子少保张振,便是皇帝在这下最为信重的人!
“张内侍,我欲命你率右神策军,前往河南道托平叛,可有把握?”
张振俯首道:“奴婢回禀大家,右神策军只堪戍卫,野战不足……”
皇帝闭了一下眼睛,深深锁住眉头,半晌才缓缓睁开,他知道右神策军战力弱的原因,但太过强大的军队,皇族当中无人可以控制得住。
这已经不是以前,曾几何时皇家子弟拥有统兵机会,故而能够磨砺出出色的军事才能。可惜皇族血腥内斗,肃宗之后便废除了太子六率,使得之后的皇族子弟基本没有领军机会。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室子弟,各个文弱有余,而勇武不足。
与军中血性男儿相处,不免心下容易产生畏惧甚至失去自信,因此只能利用权谋手段将神策军分化利用,不会威胁到自身。
如今皇家当中,唯一有点统兵才能且性格勇敢刚正的,却是一个女子寿宁公主李云昭。有时皇帝都在想,上是不是喜欢给他开玩笑,明明有着继承大统的上好资质之人,却偏偏是个女子,只能徒呼奈何。
但即便如此,对于寿宁公主的培养,他仍然没有放松,女子即便不能继承大统,那么保驾护航总能做一做吧。
事情想得有些远了,皇帝放低视线,看向了俯身于地的张振。
“那你如果率领左神策军呢?”
张振低下的面孔中,双眼闪过精光,吞并左神策军,或者对其施加影响力,是他早就想做的事,而如今却是正好!
“奴婢当万无一失!”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