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黄石来这里只想讨些粮食回去,却身不由己地卷入政治斗争里面去了不过他心里对此倒是完全没有负担,宁远路线必然胜利,这是历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的事情,自己的宝已经压在了正确的位置

  “高大人呢?”黄石突然想起了高邦佐,这个知府丧城失地,不知道下场如何

  方震儒神色突然黯淡下来:“黄石,高大人赠你的书,你还在看么?”

  “末将一直在看”

  “那就好,不要辜负了他的一番心意,这样九泉之下的高大人,也会很欣慰的”

  方震儒告诉黄石,高邦佐经常嘟哝着黄石那句“不能存广宁,无面目入关”——这话本是高邦佐自己的话,黄石抢先说出来让他非常有共鸣感黄石走后没有几天广宁难民就安全到达宁远,自感使命完成的高邦佐就在那里自经了——如同原本历史一样

  黄石忘了他剽窃的是高邦佐的原话,因此满心愧疚地说道:“我该去向高大人的家人谢罪”

  “不然!”方震儒断然反驳:“高大人走的时候,和他家人已经交待清楚了,临行前也和本官深谈过高大人的夫人和公子们都深明大义,我们都觉得你说的才是道理,正是大义所在”

  “临行前?”黄石听得莫名其妙

  方震儒讲解了一番,黄石这才明白,明朝的士大夫自裁以前,会先向家人交待好后事安排,向同僚讲明自尽的原因才从容赴死高邦佐在一个小屋里静静地自裁,方震儒和高的家人当时就等在门外

  儒家的士大夫一旦下定决心,别人的劝说大多没有意义,而家人和同僚也不会撒泼一般地去阻止恰恰相反,受儒家的熏陶,家人要带着笑送老爷上路,表示对这种高洁志向的理解,收拾完尸体后才能开始泄心中的悲痛

  “黄石,你知道圣上怎么得知你的名字么?”

  高邦佐临死前刺血上奏,里面没有一丝一毫为自己辩解的意思,整篇奏章都在检讨自己的责任,同时还重重地写下了黄石的名字

  “高大人说你智勇双全,天生忠义,假以时日,一定会是国家栋梁的,高大人请内阁一定要重用你,一定不能把你埋没内阁把血书转呈圣上,圣上下旨内阁,要他们给高大人挑一个美谥,纪念他的忠贞”

  高邦佐的遗书是方震儒代呈的

  “如果你真的想报答高大人的这份心意,努力在辽东杀奴吧,你的功绩比任何语言都更能安慰高大人的遗族高大人对你的推荐,也会成为一代代流传下去的美谈,直到千秋万世”

  方震儒最后郑重其事地说道:“黄石你万万不可辜负了高大人啊,否则本官绝不会饶了你的!”

  (第十五节完)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