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 汉贼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嗯。家祖父说黄将军年少得志不太懂得韬光养晦大概也不记得江彬地故事。”

  江彬当年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保卫了国家的边疆和百姓因此深得武宗的宠幸。他统帅边军入京后文官集团虽然隐忍不但等武宗一死。江彬也就身败名裂了。用这个故事来比喻黄石虽然很合适但这话说起来实在是不吉利所以孙之洁讲完后也暗自揣揣担心黄石会勃然色变。

  出乎孙之洁意料的是黄石脸上却一点儿怒意都没有恰恰相反黄石站起来就是恭敬的一礼:“多谢孙公子相告阁老对末将的一片爱护之情末将感佩无地。”

  见黄石如此谦虚孙之洁和毛承斗同时吐出了一口大气。两个人对视一笑。连忙请黄石坐下说话。毛承斗对黄石笑道:“还好还好我刚才想黄将军听不进去也就罢了只要不会脾气上来和孙兄大吵一架就好我心里真是捏了把汗啊。”

  黄石心下大奇。不明白自己怎么会给这毛承斗留下这样的印象:“毛公子这么久以来我曾对孙公子无礼么公子怎么担心我会听不进去呢?”

  毛承斗一愣就听孙之洁笑道:“毛兄弟瞎想黄将军勿怪。”

  “是是我瞎想。”毛承斗也连忙承认错误。

  黄石心中虽然奇怪。但也不愿意深究就听任他们二人把话题含糊过去了。三个人又说了几句话后孙之洁又对黄石笑道:“黄将军大人大量我还有一位朋友想代人向黄将军请罪。好化干戈为玉帛。”

  终于亭外走进来一位陌生的公子。那年轻人站在黄石侧面向他一礼:“在下袁文弼见过黄将军。”

  黄石微微一笑却没有说话也没有回头去打招呼亭中一下子变得冷场了。孙之洁脸上地笑容一僵赶快站起来招呼道:“袁公子你可让我们好等快这边坐。”

  这个袁文弼的历史黄石有所了解。黄石的前世弘历和张廷玉这对主奴在明史里面睁着眼睛说瞎话后来有人为了给建虏的明史辩护便硬说袁文弼是袁崇焕的遗腹子。可是他们却无法解释明朝在审讯袁崇焕一案的时候审判官为啥要把袁廷弼这个“遗腹子”按照大明律年满十六岁或以上的量刑标准判更无法解释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是怎么从河南逃出关外得到皇太极接见地。

  听着背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黄石又淡淡地笑了一下然后把手伸向自己放在桌上的头盔把那雪白的孔雀翎轻轻曲折了一下可他才一松手那白羽就像弹了起来像利剑一样直指天空黄石盯着颤动的白羽看了看就捧起头盔戴到了脑袋上。

  对面的三个人一下子都僵住了看着黄石旁若无人地把头盔系紧然后站起身来把斗蓬披上勒好。毛承斗也呆呆地站了起来不知所措地说道:“黄将军袁公子是来和解的。”

  黄石最后无声地扫视了一遍眼前的三人:孙之洁一个文弱书生的样子他最后陪同祖父战死在了高阳;毛承斗批如山被搜捕到的时候仍严词拒绝了送上门来地富贵。而袁廷弼么他和他的子孙世代受到建虏的信任和重用扬州十日的时候已经入了旗的袁文弼就有一份精彩地表演;太平天国时期他的五世孙富明阿在江南屠城累累;袁廷弼的六世孙寿山也就是袁崇焕的七世孙寿山一直做到了建虏的黑龙江将军。

  调转过头黄石昂阔步走出了凉亭背后传来毛承斗焦急的声音:“黄将军!文武不合是边事大忌啊这可是关乎到十几万将士地性命啊!”

  回京师的路上洪安通一直在摇头他对黄石议论道:“毛帅英雄了得可毛公子恐怕不似大将之才。”

  黄石轻轻点了点头:“不过我毫不怀疑毛公子和孙公子的报国气节。”

  洪安通不以为然地看了黄石一眼小声咕哝了一句:“光有气节有什么用?武将要有杀敌的本领才行。”

  “总比没有强!”

  黄石心里想着不知道自己要定下什么样的规矩才能让自己地子孙们有能力胜任世袭的军职

  天启六年四月左都督毛文龙确认后金打算扫荡西北以解除一侧牵制后随于东江岛誓师出。东江军和蒙古军互为左右配合此正所谓唇亡齿寒之势。

  辽东巡抚袁崇焕向朝廷报告他正在修筑锦州因此十几万关宁军无法分身采取行动他还担心后金军扫荡完蒙古后会顺势南下毁了他地锦州城。

  “目标——辽阳!”

  杀牛祭旗完毕毛文龙用力一挥臂膀:“出辽东安危胜败在此一举!”

  (全本网 )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