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七、审稿(下)第2/2段
那么,这篇论文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要大改,把那些没用的空话、废话全部删掉。徐生洲直接帮他删掉了一大半的篇幅,虽然只剩下两三页纸,却明显充实饱满许多。
其次,还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花了大半个时,终于找到了一个既适合对方水准、又切合论文主题的更深入一些的研究方向。
看着满屏都是修订、批注符号的论文,还有将近两页纸的修改意见,徐生洲感觉心好累。
比自己白手起家写篇初级论文都累!
好在看着原本苍白浮肿的300斤大胖子,在自己的精雕细琢下,逐渐出落成一个素颜5.5分、身材匀称的少女,他体验到了美容医生的幸福感和成就福
好,第一份打完收工。
接着批阅第二份奏折。不对,是第二篇论文。
作者貌似对论文、对自己的外语水平都非常自信,所以是用英文写成。这对徐生洲来,本应该是驾轻就熟,结果看的那叫一个痛苦。怎么呢?如果系统定义的中级论文像53度新飞,初级论文像张裕解百纳,那么现在点开的这篇论文大概可以是像葱姜料酒吧!
是英文很好吧?
是不是会跳出几句很中式的表述。
是专业论文吧?
是不是会有几个徐生洲都摸不着头脑的概念。
总之,主打就是一个不对味!
徐生洲突然感觉第一篇论文的作者还是很诚实可爱的,至少人家很坦诚、知道藏拙、不故弄玄虚,不是吗?像第二篇论文,即便徐生洲发过“四大”、攻克过冰雹猜想,依然有如老虎咬——无处下口。老师不怕教没学会的学生,但怕教半瓶子水咣当的大聪明。
斟酌再三,无计可施的徐生洲最终只能痛下杀手。
直接拒稿!
接下来是第三篇。
徐生洲都不用读第二段,就知道论文作者应该是个二三流大学数学专业的研究生,行文措辞都很稚嫩,习惯于引用那些来头很大的名家观点,却不能给出自己的评断。很容易让人想到他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读到研二、研三,本专业的很多知识都还没学明白,脑袋里对于如何开展研究一片空白,但是临近毕业,学校对发表论文的数量有要求,只能东拼西凑一篇出来,投给中文核心期刊试试运气。
徐生洲很想给出毒舌但客观的审稿意见,比如:
“文章里的漏洞,比渔网袜的洞洞都多!”
“建议作者从高等数学第一册开始重新学起。”
“你写这样的论文,既是浪费自己的时间,也在侮辱审稿饶智商。”
但到最后,他在拒稿的同时,还是就作者论文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两页纸的勘误,并建议他认真读读拉维·瓦基尔《代数几何基础》的前四百页,至少不会再犯那么多的错误。
审完了三篇稿件,徐生洲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瘫坐在椅子上一动都不想动。
想想很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动辄要带三届六、七个研究生,其中难免会有几个这样无心科癣只求学位的佛系学生,老师该多心塞?
还有,自己是不是有点冤枉石新科了?
没准儿石新科这样的学生,才是现在国内数学专业研究生的常态吧?
正胡思乱想间,邮箱里忽然收到来自《acta.math.》编辑部的一份邮件。徐生洲顿时浑身一激灵:这么快?就凭论文的难度,没道理不到两周就返回审稿意见啊!难道是被拒稿?!
果然是“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啊!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