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章 【诸绸缪,1一心二意】第2/3段
王义这样做不是他看不起这些流民,而是他一向认为,公正的赏罚措施,不同的待遇等级,是激发人们劳动积极性的一个良好有效措施。
按照明朝当时的情形,那些边镇为营兵劳役的军壮民壮们,也不过是每日给银一分,每月合粮钱月粮不到三斗。
不说朝阳堡内的军户们,就是外地招募的民壮们,每月月粮也只不过区区四斗。但是,王义的条件确实优厚至极,所以告示才一贴出去,报名的人就从各地源源不断地涌入。
虽然现在没有什么发达的通信工具,但却也不能低估我们古代伟大劳动人民的流动性。他们看到告示,纷纷奔走相告。时间一长,自然树大招风。
面对王义如此大手笔,别说朝阳堡,就是周边各地的卫所、州县、各军镇们也是瞪目结舌。是好是坏,却无人来做评价。
这张告示就好比一张点子新颖,肥的流油的广告。百姓受益的同时,蛰伏在暗处的那些商人,也一副蠢蠢欲动的架势。凭借他们灵敏的商业嗅觉,许多商人也来到朝阳堡。而且还运来不少粮食、布匹、猪羊等物。
又有谁嫌钱多呢!更何况还是现在王义正面临大面积用钱的地方,所以这些商人的做法,对于王义来说,虽称不上一解燃眉之急,但也算是雪中送炭。
出乎王义意料之外的是,他的这个做法,真是一举多得。先是有了开垦庄田的人手,而后又发展壮大了自己,同时又使来到朝阳堡的流民得到安置,最后……居然能带动朝阳堡的经济。
原来,一些商人发现商机之后,便来到朝阳堡,进行经营做工。他们这样做,可以更快,更准确抓住朝阳堡商业这块儿大肥肉。他们这样做,就避免不了要解决吃喝拉撒等问题。所以,他们只能“求助”于朝阳堡的各个商贩。
这些商贩就算生意想不火都难!
当然,这些人都是“商人”,正所谓“无商不奸”,他们当然不会打没把握的仗,更不会做赔本生意。他们之所以这样向王义献殷勤,一是得益于万盛山在山西商界的地位――连他都和王义长期合作了,说明这里面定有猫腻。第二个原因则是,这些商人亲眼见过黄河大水车和畜力水车的神奇。所以,那些之前一直处于观望态度的商贾,也慢慢动了心思,一步一步加入到发展朝阳堡的计划当中。
…………
…………
自从告示张贴出去,短短十天时间,王义已经招收到庄民有五六百人,再加上之前的一千多人,现在的庄民差不多近两千人。
原先朝阳堡内有劳动能力的军户们基本上都编入了庄民,就连妇女和老人们也有自己的活儿干,他们虽然不是壮劳力,但养鸡养鸭、养猪养羊养牛、编织缝补、做饭洗衣等等,非常多的活,都少不了他们。这可是一股坚实、必不可少的后勤武装队伍!
除了在农业畜牧上大展拳脚之外,王义还有一个想法,这也是他为什么招收这么多人口的原因!
…………
…………
将近二十天的准备,王义已经把大小事务都安排妥当,只等春耕开始。但是,在他心头,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要他去做。
清晨,天才微微发亮,抬头看去,隐隐约约还能看到弯月高挂。王义站在千户大宅门外,双眉紧皱,神情凝重。虽然近期一些事务发展顺利,但是今天……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接下来他要做的事,将比开垦荒地更加难办。
过了一会儿,张达、李光头和董飞一起走出大门。就在这时,一辆马车缓缓驶至他们身前。只见马车上放着一个个袋子,里面装着粮食猪肉之类的东西。四个人互相望了一眼,不约而同上了马车。一声清脆的商业这块儿大肥肉。他们这样做,就避免不了要解决吃喝拉撒等问题。所以,他们只能“求助”于朝阳堡的各个商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