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战流寇(六)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孙传庭麾下的这七千人可不是成县城里严防死守的三千余人,这七千兵卒都是孙传庭到任后收拢的兵马,并非乌合之众,虽非精锐兵马,但比起反贼流寇来说,也是不可相比而语。

  所以他才敢以区区七千人就去救援成县,皆是因为流寇战力向来奇差无比,即使如今这些流贼被大明官军围剿过数次而战力好上很多,但也多是以兵力取胜,根本和其麾下所部精锐没得比。

  孙传庭在皆连抓获高迎恩与黄龙所部的败兵后,又一路剿灭了几股趁着官军无力抵御而肆虐乡野的流寇,这才百分百确认得到的消息确实无误,派人给东江镇总兵方成送信。

  这次孙传庭的口气要好得多,之前的那次是客气,但也不容置疑,这次孙传庭言辞间尽是商量的口气,试图让方成部配合其击溃如今盘踞在成县的流寇反贼,虽说孙传庭已知反贼的兵力如今已有近十五万,不过流寇哪次不是多如蝼蚁,这人数反而不是主要的。

  方成在收到孙传庭的口信后,随即将营地前进五里扎营,几乎就是对义军步步紧逼,但就在几日之间,高迎祥等义军各部还是趁机攻破了成县城。

  不同的是,成县城并不是从外部被攻破的,而是又是义军的老把戏,挑动成县中的牛鬼神蛇,破落户做内应,然后里应外合得以破城,孙传庭原先打算可以拿来一用的三千成县守军全军尽墨,而高迎祥、罗汝才、革左五营等各部依旧没有做到本来答应了城中做内应的穷户的不滥杀的条件,而是趁着明军还在十里之外,十五万大军一夜间将成县上下屠了个一干二净,青壮全部裹挟为贼,妇孺老幼等杀了个一干二净。

  如此行为对于流寇来说也是不多见,陕地毕竟是流贼老家,各部义军屠城反而不多,只是前几日高迎恩、黄龙部败亡,李自成部更是跑去绕了一圈就急匆匆的逃了回来,如此一来义军十五万虽然人数众多,却士气低迷,不堪一战,这才逼得高迎祥、罗汝才等出此下策,屠城这等事本就最鼓舞士气,连明军万余兵马就在数里之外都管不着了。

  成县城中内应刚打开了城门,随即义军十五万大军就蜂拥而入,大军皆进入成县城中后各部将城门一关就开始屠城,反正那十里之外的明军即使发现了成县有变,至少也要等到明日凌晨才能赶来,到时候己方城也屠了,人也杀了,又有坚城固守,十五万士气如虹的大军,怎会怕你区区一万余人?

  这就是高迎祥和罗汝才等人打的主意,只是这城一直屠到了寅时,大家伙这才发现不对劲,若是继续这般不加约束士卒,怕是一两日间十五万兵马也无法收拢的齐,而且,最迟明日卯时天亮,那驻于城外十里之处的明军就能赶来,到时候兵无战心,怎么抵挡?

  于是义军各部只得赶紧收拢兵马,企图在卯时前能够让兵卒登上城墙固守,只是这命令下了却没什么用,诸部十五万兵马肯听令收兵的不到三分之一,即使这三分之一听令的,最后也不得不复从新陷入屠城*的怪圈里,根本脱不开身。

  这些兵卒的怨气都颇大,连日攻成县未破,又是连战连败,自家折损颇大,士气低迷,好不容易破了成县城可以肆虐一番,怎么可能心甘就此罢手,义军从昨日破了成县城,这还没抢上一夜,城也还没屠干净了。

  所以自然而然的,没人肯听各部首领的,各部就是收拢了一些,一眨眼,刚收拢的散了,这下子大家伙不笑了,而是一脸苦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

  成县县衙,寅时。

  高迎祥与一众义军首领正一脸恼怒的不停的听着派往打听大明动向的斥候的汇报,在听说城外那东江镇方成的大旗只有不足五里之地,先锋即将兵临城下后,高迎祥的脸色再也保持不下去。

  “各部,能调得动多少兵马。”

  高迎祥往太师椅上一座,颇为无力的道。

  实际上,今日这般屠城并非他的主意,实乃罗汝才好言相劝这才城中有人内应才拿下了成县,本身是想让兵卒泄泄愤抢些东西就好,哪料到最后却发展成这般模样,眼下士卒怨气日深,如今根本约束不住,只知肆意屠杀,不听号令。

  这却眼看明军就在眼前,己方十五万大军还是一番乱局,就是高迎祥也不由几分惊慌。

  注解1:非打错,事实,这证实水浒传果然是一本反书啊,哈哈哈哈。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