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参考资料 明长城考略第1/4段
备用网址
横亘在我国北部的历史奇观万里长城,前后经历过2000多年的漫长修建沿革。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古长城的建造。以后历经秦、汉、南北朝、隋诸代,都曾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而不同程度地建筑或修缮过长城。特别是秦汉两代,奠定了万里长城规模的基础。到了明代,长城的修筑达到极盛时期,无论在工程规模、修建水平,还是在戍守设备、时间跨度上,都大大超过以前各朝。我们今天所见长城雄姿,大多为明代遗留。本文拟从文献史料方面对明代长城的建置情况作一简略的考证说明。
明代长城修建原因
明朝是继元代之后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元朝,曾一度地跨欧亚大陆,区域远已超出长城所及范围,况且其统治者本身就是原在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故无修建长城之必要,史书未见元代有大筑长城的记载。
明灭元后,是为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天下,首先它在政治统治上有条件、有可能大规模修筑长城。
其次元蒙贵族逃回旧地后,时常南下骚扰,“元人北归,屡谋兴复”1。同时东北又有女真兴起,作为汉族的明朝统治者,认为很有必要修缮长城,以此屏障抵御外患。
再次明太祖朱元璋早在即将统一全国的时候,就采纳了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2的建议。他自己也有过攻打城池的亲身体会,深知城防的重要。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开始了以北京为国都的历史。因京城地处北方,故而注意加强防备。1449年土木之变,英宗被掳。1550年庚戌之变,兵临京师。面对北部边防日紧,明王朝更为重视长城的修筑。
综合以上几点原因,致使明朝统治者在元代基本未修的旧长城基础上,开始延伸长度、加固城墙、增设堡垒、添置墩台,进行了整修万里长城的浩大工程。
明代长城基本建置
一、概说
明朝初年国势强盛,杨守敬说:“明初边备,自辽东而大宁、而开平、而宣府、而丰胜、而大同、而宁夏、而甘肃,东西延亘,指臂相依,称全盛焉。”3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次数都是空前的,从朱元璋正式建国号的第一年洪武元年(1368年)起,就开始派大将军徐达修筑居庸关等处的长城,其后修缮工程接连不断。在明朝276年历史中,几乎每一代都不同程度地修过长城,史书记载有20余次。
洪武四年发动蔚、忻、崞三处民工和士兵协力修长城4。洪武六年命大将军徐达等备山西、北平边。又诏山西都卫于雁门关、太和岭并武、塑诸山谷间,凡七十三隘,俱设戍兵。九年敕燕山前后等十一卫,分兵守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关烽堠百九十六处,参用南北军士。十五年又于北平都司所辖关隘二百,以各卫卒守戍。二十五年又筑东胜城于河东州受降城之东,设十六卫,与大同相望。自辽以西,数千里声势联络。5
建文帝时期,由宣化到山西的长城,沿边都筑起高墙深池,烽火台连绵不断。
永乐十三年,把居庸关迤北的山口筑成要塞,又增加开平小站烟墩,以山海五所的军队隶属之。并在关外各个隘口建筑要塞,驻兵把守。十七年立兴和以外烟墩。6
宣德元年,大修长城。命都督山云、都御史王彰,从山海关到居庸关,沿边修建险隘。三年修居庸关城。7
正统元年,给事中朱纯请修塞垣。8正统初,昭以宁夏孤悬河外,东抵绥德二千里,旷远难守,请于花马池筑哨马营,增设烽堠,直接哈刺兀速之境,边备大固。9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魏源)……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10正统三年,修宣府、大同一带城堡,并立大同威远卫。七年,在大同、宣府一带修理屯堡。11
(成化)七年,延绥巡抚都御史余子俊大筑边城。边备颇修饬。12
正德元年春,总制三边都御史杨一清请复守东胜……因上修筑定边营等六事。13
嘉靖初,御史丘养浩请复小河等关于外地,以扼其要。十八年移三边制府镇花马池。二十二年诏宣府兵乘塞。(三十年兵部)请修筑宣sp;永乐十三年,把居庸关迤北的山口筑成要塞,又增加开平小站烟墩,以山海五所的军队隶属之。并在关外各个隘口建筑要塞,驻兵把守。十七年立兴和以外烟墩。6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