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参考资料 明长城考略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隆庆二年,督臣谭纶请把东起山海关、西到镇边城的要塞边墙加固,并在蓟、昌二镇加添墩台三千座。

  从明初开国不久(约在公元1370年左右)到万历年间(公元1600年左右)的200多年时间里,基本完成了明代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其中成化和嘉靖两个时期修建的规模较大。洪武十四年修筑山海关,弘治十四年修筑嘉峪关15,一些城堡直到明末仍在修建。

  在重要的关隘地方,特别是在都城北京的北面居庸关、山海关、雁门关一带,修筑了好几重城墙,多者达20多重。还在长城的南北建立了许多堡城、烟墩(烽火台),用来了望敌情,传递战报。

  隆庆年间,戚继光任蓟、辽总兵时,在山海关到居庸关的长城线上建墩台一千多座。“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略言:‘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圯,徒劳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达。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督抚上其议,许之。”16这些烽堠、墩台与长城南北的许多城防、关隘、都司、卫所等防御工程和军事机构共同构成一道城堡相连、烽火相望的万里防线。

  明代长城,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跨越辽宁、河北(京津)、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全长12700多里。从山海关到嘉峪关这一段长城,工程比较坚固,保存较为完整,至今遗留两个完好、雄伟的关城。

  二、长城九镇与内外三关

  为了加强长城的防务和指挥调遣长城沿线的兵力,并经常修缮长城关隘工程,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守区,合称九镇。“……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17每镇设总兵、领辖,沿九镇有星罗棋布的卫所、关隘和城堡,处处设兵,屯田防守。每镇几万人到十几万人不等,总兵力常达百万人左右,其防卫之严密为以前各朝代所未有。九镇始设于明初,修茸于永乐、正统年间,完成于嘉靖以后。现对九镇简况分述于下。

  辽东镇,镇守总兵官驻今辽宁辽阳,管辖山海关外辽东方面边防事务。此段长城南起凤凰城,西至山海关,全长1950多里。

  蓟镇,镇守总兵官驻今天津蓟县,管辖由山海关起西到居庸关东面灰岭隘口的长城,全长1200多里。这一段长城较为坚固,靠近居庸关一带的城墙有三重之多。

  宣府镇,镇守总兵官驻今河北宣化,管辖由居庸关的四海冶西至西洋河(山西大同东北)全长1020多里的长城。这一镇的位置正当北京的西北,形势险要,故又分四“路”把守。城墙也非常坚固,有的地方有内外几重城墙。

  大同镇,镇守总兵官驻今山西大同,管辖由镇口台(山西天镇东北)西至鸦角山(山西偏关东北)的长城,全长640多里。

  太原镇,镇守总兵官驻偏关,管辖的长城西起山西保德黄河岸,经偏关、老营堡、宁武(晋西北)、雁门关、平型关、龙泉关(河北阜平西)、固关而达黄榆岭(山西和顺东),全长1600多里。这一带长城也有好几重,并有石墙,有些地方的石墙达十多重。

  延绥镇(榆林镇),镇守总兵官驻榆林堡(今陕西榆林),管辖由清水营(内蒙古清水附近)西至花马池(宁夏盐池)的长城,全长1770里。

  宁夏镇,镇守总兵官驻今宁夏银川,管辖东起大盐池(宁夏盐池县境),西至兰靖(甘肃高兰、靖远)的长城,全长2000里。

  固原镇,镇守总兵官驻今宁夏固原,管辖的长城东起陕西靖边与延绥镇相接,西达皋兰与甘肃镇相连,全长1000里,长城也有好几重。

  甘肃镇,镇守总兵官驻今甘肃张掖,管辖的长城东起甘肃金城(今兰州),西到嘉峪关,全长1600余里。

  明长城的关口很多,每镇所辖关口多者达数百,长城九镇的关口总计在一千以上,其中著名的有数十座。自居庸关以西,明长城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17每镇设总兵、领辖,沿九镇有星罗棋布的卫所、关隘和城堡,处处设兵,屯田防守。每镇几万人到十几万人不等,总兵力常达百万人左右,其防卫之严密为以前各朝代所未有。九镇始设于明初,修茸于永乐、正统年间,完成于嘉靖以后。现对九镇简况分述于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