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参考资料 明长城考略第4/4段
八达岭处长城,城墙平均高约7~8米,山岗陡峭地方城墙较低,地势稍平缓地带城墙较高。墙基宽约6~7米,顶宽超过5米,断面上小下大呈梯形。墙顶可容五骑并行,十人并进。明代开始用砖石来加固长城,尤其是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十六世纪初到十七世纪初),墙心填满石块和灰土,墙身用厚一尺多的整齐条石砌成,非常坚实。修筑长城使用的材料除了土、石、木料之外,还需用大量的砖和石灰。
在长城的结构设计上也讲究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结合,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杀伤敌人。如建敌台,“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十二丈,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百四五十步,或二百余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造台法:下筑基与边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内出五尺有余。中层空豁,四面箭窗。上层建楼橹,环以垛口,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28
修建长城的劳动力来源主要是戍军和民夫。明长城工程艰巨、浩大,实行分段包修的办法。八达岭长城现有一方记载明万历十年(1582年)修筑长城的石碑,碑文记载了当时修建长城的情况:
钦差山东都司军政佥书轮领秋防左营官军都督指挥佥事寿春陆文元奉文分修居庸关路石佛寺地方边墙东接右骑营工起长柒拾五丈二尺内石券门一座督率本营官军修完遵将管工官员花名竖石以垂永久
管工官
中军代管左部千总济南卫指挥刘有本
右部千总青州左卫指挥刘光前
中部千总济南卫指挥宗继光
官粮把总肥城卫所千户张延胤
署把总赵从善刘彦志宋典
卞迎春赵光焕
万历拾年月日鼎建
这块石碑对于我们研究、了解明代长城的修缮史很有价值,从中可以看出,包修这段长城用了几千名从山东济南卫、青州卫、肥城千户所等处调来的官兵,这些远道而来的官兵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凝结成这段遗留百年、雄伟壮观的长城,他们的英名与事迹也像这古老的长城一样永传后人。
终明一代,自始至终对长城进行了颇具规模的筑造修缮工程,使万里长城的建造达到高峰,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明代长城是长城建造的极点,也是终点,是长城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5.8.12.13.14.15.17.《明史》志第六十七。
2.《明史》卷十三。
3.杨守敬《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之明九边图》。
4.6.7.《皇明大政记》卷三、九、十一。
9.10.11.16.27.《明史》列传第六十二、四十八、十四、一百、六十六。
18.《大清一统志·奉天府二·盛京边墙》。
19.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20.22.23.《全辽志》宦业志、边防志。
21.《皇朝从信录》卷十八。
24.《辽东志·周俊传》。
25.《明宪宗实录》。
26.《湖南通志》引清奏案。
28.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
;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