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畅销产品为嘛齁贵?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虽然计算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分配制造费用的前提可能错了。”我平静地说。

  “哦?说说看!”我方厂长来了兴趣。

  “我们知道,产品成本也不神秘,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构成。”

  对外行,我总是通俗易懂。

  “这个领导们比你还清楚,别说废话了!”一个尖锐的分贝再度响起。

  “水经理!”厂长发怒了:“你能不能消停点!叫你分析,你又找不出原因,给我闭嘴!”

  “SP!”外方厂长也对着经理吹胡子瞪眼睛。然后,对我做了个请继续的手势。

  “材料和人工没问题,我们有非常先进的材料定额和人工工时定额。人工方面,虽然比不上福特汽车早年那么残酷地分析和减除工人任何多余的动作,但也是平均劳动生产率往上浮动了20%。当材料和人工都能准确计量后,”不去理会经理的尴尬,我直视着厂长们说:“制造费用的分摊就大有学问了!”

  “呵呵,愿闻其详。”厂长眼前一亮。

  “传统的制造费用分配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生产工时,二是机器工时。”我知道厂长们不太专业,也不想过于卖弄。“我们厂采用实际生产工时分摊制造费用。根据我在滨城互感器制造业的经验,生产自动化程度越高,人工成本就越低,那么按照单一的工时等标准分摊制造费用就会导致成本计算的严重失真。”

  “实际生产工时分摊制造费用这么多年了,也没有人说不妥啊!”经理撇撇嘴,小声嘀咕。

  “是啊,现在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吗?”厂长也很不解。

  我站了起来,继续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b,wy?”老外厂长英语提问。

  “因为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隐含了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生产工时或机器工时耗用较多的产品,其耗用的产品质量检验费用就多了么?显然未必,因为检验费用的多少与生产时间的长短没有直接的正比例关系。

  又如,如果企业本月在同一个车间生产两种产品,一种产量高,另一种产量低。

  那么在传统成本法下,高产量的产品由于耗用的工时比较多,就负担比较多的厂房折旧费。实际上,两种产品占用厂房的时间是相同的,应该分担相同的厂房折旧费。所以,传统成本法高估了高产量产品的成本,低估了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厂长站起来,递了一杯水给我,赞许地说:“慢慢讲,不着急。你这么一说,我这个外行都有点入门了。”

  “不着急才怪呢。”我心里想着女朋友一个人拖着大大的行李箱,孤苦伶仃地在小区等我的模样,上火啊!

  “你有事吗?”厂长善解人意地问道。

  “有事!我长话短说。纠正偏差的方法已经有了,这就是作业成本法——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