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突发状况第2/4段
————————————
“这手调虎离山妙啊。眼下正是好机会,咱们可得抓紧喽。”
“走,等到打穿了封土,先在下面待上一会儿,这样保险一些。”
“听你的,知道那人是干什么的吗?”
“不太清楚。”
眼瞧着宋嘉铭让人给引开,道爷跟富老板二人才敢靠近那座土丘,如果不是从高人那里听说,谁会想到这座不起眼的土丘下面竟然会是一座墓穴。
只见道爷从皮袋里面掏出一把横柄的铁铲,铲身厚约仅两寸,不是扁形而是半圆筒形,类似于瓦筒状,把身长35厘米,形制小巧便于携带。
此物在市面上名曰「探山铲」,别看它个头不大,但对于走穴的人来说必不可少。
同时它们又根据制作材料和工艺上的不同细分为多种,有铜制的、精铁的以及毛料的。
就拿毛料的来说,料子一般都是用废弃的铁料烧化一次性打造而成,这样的也在市面上最为常见;
像精铁的,需要铁匠花费二十几道工序,最关键的是成型时打造弧度,需要细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铲子就带不上土;
铜制的探山铲做工更为复杂,需要经过拉坯、淬烧、侵凉、定型、磨刃等精加工工序,是个技术活。
这里的铜制之说并不是纯铜打造,而是在淬烧的中途把融化的铜浆放凉打成马蹄形,然后再放在精铁前面进行融合淬烧,其间将铅液按一定比例加入提升铲身的硬度。
这种探山铲的铲刃能很轻松地击碎一般的硬石头,是一件称手的工具。
古代墓穴在最外层都会夯实土层做几层封土,封土由于埋的时间太久,土层之间的颜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是探山铲的用处。
通过对铲头带出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等情况,当然了,这都是个人经验,深浅不一。
封土外面生长着的杂草是宋嘉铭回填盗洞以后特意种上去的,这也给道爷造成了一些麻烦。
他早年是混迹古玩行的老滑头,以前也经常干一些小规模挖墓摸宝的行当,因为总能打探到一些口风,认识他的跑堂的人都称他一声「道爷」,路子很广。
他掌腹上长着的老茧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刚开始学习使用探山铲的人费尽力气也就打几米深的孔,过程中手掌容易磨出水泡,不久便磨出水泡,而后是茧子。
学徒们先面朝南打40厘米,然后转向面朝北再打的40厘米,如此重复调整方往下打,让双手适应施加在铲身上的力度偏差,练习打垂直孔是使用探山铲的第一步。
行里的师傅称之为「磨性子」,没有耐性的人根本就吃不了这种苦,更别说拜到其门下了。
如果学徒没有接受严格的训练,或者执铲的姿势不够标准,又或者是一些个人习惯等不定因素都会出现一些偏差打出歪孔。
既然盗洞已经被人填补,那第一步就是用探山铲把它们找出来。
只见道爷用铲刃轻而快地在封土表面探起出来,铲刃也就没入土层五公尺的样子,这叫「断面」,意思就是依据插进去铲刃的力度大小判断土层松硬度的细微异常。
没几下就找到了一处盗洞,种在上面的植物根茎还没有扎太深,拽出来的连土都没带。
盗洞处在临近地面的位置,回填土土质松软,几铲下去就挖了一米进去,再靠里一些便是原有的封土。
富老板瞧着道爷露了几手,心想这次肯定能摸到不少东西,那边的道爷又挖了一米,手被探山铲震得发麻。
“挖呀,接着挖啊。”
“他妈的,看来是有些心急了。盗洞才打了一米多深,害我白高兴一场。原先的封先里面还被混进了石块,瞧这结构,咱们头顶一定要类似大石头一样的防盗手段。挖太深的话,没准咱们就陪葬了。”
“你......你是说白挖了?可得想想办法,可不能走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