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未雨绸缪第1/2段
第六十九章未雨绸缪
时间慢慢地过去。
为华陀修造的东郊学府已经建成。
圈地百亩营造的学府,大小房屋三十六间,呈环形分布。
正中间是讲坛,高三丈,直径十二丈,能同时容纳六百人听华陀讲课。
而此时,学子成了最大的问题。
就如同华陀在毛甘山寨所问的,学子无处召集。
百姓深入骨子里的门第等级之见,让他们谁也不想送孩子去学医。
可此时,严正还没有执掌皖城,毛甘还是山贼身份,山寨中的幼儿无法送来皖城。
实在没有办法,严正只能出“阴招”了。
他让陈宫书写百张告示,令部曲贴遍全城。
告示中写道:
“征集十二岁以上孩童。
凡学医的孩童,吃喝由严家负责;
凡送孩子学医者,每月可领三十斤粮;
凡孩子学医三年有成者,严家聘请为医工,每月俸禄至少五石粮食以上。”
当布告贴出一天后,城北严宅门口的招募摊前来了很多人。
百姓们基本上是来看热闹的。
告示上的报酬也吸引着百姓,学医不用花费钱财,管吃喝,还管日后工作,这种好事,恐怕也只有严正想得出来。
五石粮食,相当于四口之家一月所需。
这种诱惑对于温饱线上下的百姓来说,是无法抵抗的。
而且这个阶层的孩子,日后的忠诚度也相对比富豪人家高。
百姓踌躇着,都在观望。
严正看着心中干着急,这时候他才发现,事先应该安排一些托的。
虽然华陀的出现是一种巧合,但严正由此产生培养一些医工的心情无疑是迫切的。
不但日后自己用得上,而且对于陷阵营的战斗力是巨大的提升。
正常情况下,战场伤兵永远比阵亡的多。
有着雇佣兵经历的严正自然明白这一点,而伤兵重新返回战场的首要条件就是有优秀的医工。
所以,严正心里,培养军医与商号的重要性是相提并论。
这个节骨点上,总是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
一个十四五岁,瘦弱的孩子从人群中走到招募摊边。
小五问道:“你是想应召?”
“每月三十斤粮食能先领吗?”
“呃……。”小五显然被雷了一下,他转头看向严正。
严正觉得这孩子面熟悉,却一时记不起在哪见过。
见小五投来询问的目光,严正便点了点头。
此时太需要一个表率了。
小五见严正同意,便对那孩子说道:“只要你签了契约,就能马上领三十斤粮食。”
“那我就入了。”
当装着三十斤粮食的口袋放在那孩子脚边时,围观的百姓开始骚动起来。
因为当真金白银的粮食兑现时,无疑对一些温饱线上的百姓形成一种心理冲击。
三十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