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小小翰林要出洋第1/2段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嗡嗡声,疙瘩知多少。
-------------------------------------------------
昊天本来以为,这回可把小鬼子得罪苦了,他们还不得派人来行刺,还有些提心吊胆的。没想到,国宴的第二天,鹰司全孝登门来访,又送上一份厚礼,说是感谢张大人昨日出言替他们解了围,并一再表示,回国以后必将全力寻找“扶桑之心”以全张大人之功。请张大人在天朝皇帝与魏大人面前多多美言,尽快推动明庭答应他们出兵朝鲜的请求。
昊天心里明白,这是小鬼子的一贯伎俩,有求于你的时候,怎么都成,一旦目的达到,真面目就会暴露出来。他还是秉承“糖衣剥下来,炮弹扔回去”的原则,礼物收下,要求满口答应。
天启五年五月末,东瀛使团离京而去,倭人来朝的风波终于落下了帷幕。大明朝廷上下,又恢复了以往的……呃……混乱!可不是混乱吗,东林一党铆足了劲儿,想要推翻杨、左等人的贪污案;魏阉一党,除了想扫清朝中残余的反对势力,剩下的就是挖空心思,拍九千岁的马屁;剩下些小不留丢的,两边都看不上的官员,想拍九千岁,却连马蹄都够不着,只好降低标准,找那沾边挂拐的,自己去运动。反正这么说吧,真正想着国计民生的,没有几个。
昊天和余煌商议好了一计,由昊天向魏忠贤献策,将残余东林势力的首领御史李应升、侯徇贬出京城。魏忠贤听了以后,未置可否,昊天一瞧这意思不对,后边关于兵部侍郎高第的事儿,他就没敢提。
紧接着,六月初,以顾秉谦、魏广微为首的阉党大臣联名上书,请求编纂《三朝要典》,重新记述和评价“三案”。他们这个请求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异己,扫除东林党残余,这招可比诋贬狠多啦!
这三案呢,分别是“廷击案”(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红丸案”(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和“移宫案”(天启元年,公元1620年),再加上“壬寅宫变”(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合称明朝四大疑案。(四大疑案的具体内容,就不在这儿过多描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百度一下。等轩辕有时间,也会像改《武大郎》那样,将这四件事改编成段子贴出来的)
昊天和余煌这才明白,他们的提议没被采纳,原来是因为人家有了更好的计划。可这种事,两个人都没有应对的经验,昊天脑子里能回忆起来的办法,像什么色情、暴力、造谣、诬蔑、批判、反社会、骂名人……好像都只能让书更热门、更受人关注,全用不上!两人冥思苦想之下,也没想出一个好的化解之策,无奈只得随机应变。
在魏忠贤的撺掇之下,天启自然是很痛快的就答应了,委任大学士顾秉谦为《三朝要典》总裁——这可不是瞎说,真有这么个官职,就是没有ceo;并且派礼部尚书黄立极、户部侍郎冯铨、侍讲学士张好古协助编撰。
别人都抢不到手的差使,昊天可直咧嘴。他倒不是在意这书是否颠倒黑白——那后世的人,为了出名,什么不敢写呀;他是对自己没跟:我这点儿学问编《三朝要典》,这不开玩笑吗,编《曲艺要典》还差不多!可圣旨已下,只能硬着头皮来了。
其实远没有昊天想的这么复杂,到职之后,昊天才发现,他就相当于这部书的第三副主编,根本不用自己动手写,自有别的编修写好了,拿给他看。昊天呢,还是那句名言:“行,很好,很好!”
《三朝要典》编辑部很好混,交稿儿的事儿呢,也不是特别着急——您想,在过去,编一部书那是俩、仨月就能办完的吗?可另有一件重要的事儿,已经迫在眉睫啦——就是那兵部侍郎高第,还有半个月,就要赴辽东任经略使,接替孙承宗。
其实圣旨在五月份已经下了,因为兵部尚有一些交接的事情,所以高第还没能走成,这也就给昊天留了一点儿时间。魏忠贤那儿,看来是走不通啦,昊天和余煌商量了好几宿,也没个头绪。眼看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还没有个好办法,昊天急得茶饭懒咽。
余煌就劝他:“自从倭人走了以后,咱们的各项计划都有些不太顺利,我觉得咱们有些急躁了!兄长,你老跟我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时想不出良策,心急也没用。我看不如先把事儿抛开,散散心,也许就能有办法了!”
昊天觉得余煌的话很有道理。散心,舒缓压力,那最好的去处就是“八大胡同”,当晚,他就来了!这里您可别想歪了,昊天可不是来寻花问柳,关上门“嘿咻嘿咻”,他是到“四春堂”教曲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