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诸侯——藤国,邹国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备用网址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前1046年立国,前414年被越王朱勾所灭。始封祖是文王之子错叔绣(封侯爵)。今滕州市西南14里处有古滕城遗址。该国与鲁国关系密切,并依附于宋、晋国,参加大国的会盟和战争。公元前415年为越国所灭,不久复国。后又被宋(一说齐)灭掉。共传23世。

  滕国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滕错叔姬绣前1081年—?年

  姬嗀

  (世系不详)

  滕宣公姬婴齐前651年—前641年

  滕昭公姬元(姬寿)前640年—前600年

  滕文公前599年—前574年

  滕成公姬原前573年—前539年

  滕悼公姬宁前538年—前513年

  滕顷公姬结前512年—前491年

  滕隐公姬虞毋前490年—前484年

  滕考公姬麇前483年—?年

  滕元公姬宏

  滕仲

  滕侯姬苏

  滕命仲

  滕侯姬虎

  滕伯姬文

  补充

  周公东征后封其弟错叔绣于滕,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南7公里有古滕城即其国都。有认为滕始封可能在卫地,后改封山东。春秋初期,滕、鲁关系密切。《春秋》鲁隐公七年(前716年)已有记载。前712年,滕侯、薛侯朝见鲁公,争行礼之先后位置,滕侯以姬姓得为先。战国时,孟子曾到滕国拜见滕文公。战国初期,滕国即被宋康王所灭。

  邹国,又名邾国,但多成为邾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曹姓。

  据《滕县金石志》载:“清道光十年(1830),城东北八十里凤凰岭涧沟中,出伯俞父诸器……其中鬲、盘、匜等铜器铭文中,皆有邾字。“许慎的《说文解字》:“邾,蜘蛛也,从黾朱声。”邾国的“邾”字,无论在西周还是春秋时期的铜器铭文中,写作蜘蛛形,即今之“蛛”字。据此,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郭克煜先生在其《邾国历史略说》一文中认为:“由蛛字字形得知,邾国先人曾以蜘蛛为图腾,建国之后,即以蛛为国名。后来,为书写方便起见,改从邑朱声之邾字,《邾公钟》之邾字,正是这样写的。”图腾崇拜则是原始社会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约与氏族公社同时发生。在春秋以后的文献中,其“邾”字亦有几种不同的写法。《春秋》、《左传》中写作“邾”;在《国语·郑语》、《孟子》中写作“邹”,在《史记》、《汉书·地里志》中写作“驺”。音同而字异,其实皆一事。邾国,亦称邾娄国,历史典籍多有记载还是春秋时期的铜器铭文中,写作蜘蛛形,即今之“蛛”字。据此,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郭克煜先生在其《邾国历史略说》一文中认为:“由蛛字字形得知,邾国先人曾以蜘蛛为图腾,建国之后,即以蛛为国名。后来,为书写方便起见,改从邑朱声之邾字,《邾公钟》之邾字,正是这样写的。”图腾崇拜则是原始社会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约与氏族公社同时发生。在春秋以后的文献中,其“邾”字亦有几种不同的写法。《春秋》、《左传》中写作“邾”;在《国语·郑语》、《孟子》中写作“邹”,在《史记》、《汉书·地里志》中写作“驺”。音同而字异,其实皆一事。邾国,亦称邾娄国,历史典籍多有记载。《汉书·地理志》:“故邾国,曹姓,二十九世为楚所灭”。《左传·文公十三年》(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在邾文公之前,邾娄国逐渐被分为3个国家,即邾、小邾(倪)和滥,历史上被称为“邾分三国”,时当在春秋前后。我们通常所说的邾国,不包括后两者。当代著名学者王献唐先生,在其《邾分三国考》中,说其疆域大概为:“邾,在今邹县中部、南部,济宁东境,滕县北境,东、西、北三面界鲁”。邾国常受鲁国侵掠,《左传》载:“鲁师入邾,邾人保于绎”;邾国也曾在反击鲁国的侵略中,“获僖公胄,悬诸鱼门”。不仅黎民百姓蒙受苦难,而且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遂有“三迁”之举。从史书记载看,邾国早时定都于訾娄(今曲阜市息陬一带),所以邾国亦称邾娄国。二迁于邾瑕(在今济宁市南5公里处)。但是这里地势低洼,常年遭受水灾的侵害,为避下就高,又三迁于峄山之阳。至于迁都原因,《左传》载:鲁文公十三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公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君,以利民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公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峄山之阳,地理形势优越,易于防守;土地比较肥沃,适于发展农业生产。文公定都后,战乱威胁大为减轻,洪水亦不再为患,邾国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奠定了邹城市古代行政区划的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