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只手补天第1/2段
只是夯土路虽然便宜,但缺点也是非常明显,容易损坏,需要时时养护,而且一旦下上几天雨,路面就泥泞不堪,对从现代过来的杨霄,他无法接受自己的根基之地全是一下雨便糊一脚泥的夯土路,夯土路也可以排除。
因为没有水泥,此时的碎石路其实用是用粒径差不多的石子加土夯石而成,是一种利用石子棱角互锁的原理,本质上其实还是一种夯土路,只是耐用性上因为石子的加入提高一些。
不过这种路还是需要时时养护,年深日久后,还是会与土路一样形成坑洼与泥泞,而且现在没有合适的破碎机械,只能人工用大锤敲碎,这样石子的粒径就无法保证级配合适,碎石路的寿命也会打折扣。
天岩堡做为他的根基之地,当然一切以实用、耐用为原则,算来算去,他最后还是选定了青石板路,虽然一次投入大些,但算上养护、寿命、行走的体验等因素,青石板路明显优于其他两种。
江南的城市中其实颇多这种青石大脚,几百年下来,历经风雨不坏,石板磨得光亮如镜,后世他也曾在江南的古街古巷中旅游过,几百来沉淀下来,每块古板上都是浓浓的历史气息,行走在上面,仿佛穿行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不过算算修路、修桥、修码头,仅这三项基础建设便需要二千四百两银子,这还只是料钱,不算工人的吃食与工食银补贴,如果不是这次剿匪加上以前结余的共有一万六千两左右的现银打底,他还真下不了这个决心。
怪不得古代修桥补路都是大善之举,这动辄数百上千两的银子有几家拿得出来,即便是那些一般的士绅大族,一代代积累下来,有个几千两银子的身家就非常不错了,又有谁舍得一下子拿出来。
其实杨霄也想过修水泥路,不过他也只是想想罢了,水泥在后世不值一提,甚至国家还闲水泥厂太多污染环境而拆除,但这个时代要生产出水泥却非常困难。
生产水泥的工艺不难,杨霄也知道,但在没有机械的今日,什么都依靠人力,石灰石的采制,粘土的煅烧、破碎,水泥的烧结破碎,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运力,杨霄粗粗算过,生产一顿水泥仅成本就在五十两银左右。
依杨霄所知,清末明初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启新洋灰公司,进口了大量当时非常先进的生产机械,日产水泥一百多吨,每吨的成本在二十四两银子。
按这种价格,即便他造出了水泥,用来修路,成本比用瓴甓铺设还要贵几倍。
“就修青石板大道吧,从天岩堡到码头,到河对岸的市集,到南方的官道三条路、溪口河上的石桥、岸边的码头,这是堡内目前最紧要的三处工程,房总执事全权统管,安排匠师,征募人手,计算钱粮用度,纪先生负责后勤供给,钱粮支给,各位师傅全力配合,务必精工,另外堡内的建设也不要停,务必让所有堡民尽早住上砖瓦房。”
杨霄做出了决定,各人都是激动的应命。
修路,对这个年代来说是天大的事情,除了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走过好路。
&em水泥厂启新洋灰公司,进口了大量当时非常先进的生产机械,日产水泥一百多吨,每吨的成本在二十四两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