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没落渔镇第2/2段
鲒琦十几年前是有名的渔业重镇,可随着这些年来倭寇的侵袭,朝廷日渐沉重的渔征,镇子明显衰落下来,从以前的数百户人聚焦的大镇子衰落到现在只有数十户人的破落村子。
官道从鲒琦镇中穿过,抬眼望去,两边都是石灰混合着粘土草筋夯筑而成的土屋,海边水气重,这种材料对防潮有一定作用,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在村子的北面,还可以看见一些大户人家筑台修筑的青砖瓦房,不过现在这一切,大多数都已变成了残垣断壁,土屋因水气的侵袭,又缺少维护,大多数已经倒塌。
又连那些砖瓦房,大多要么被海风掀去了屋瓦,要么墙壁上青砖残缺不全,垮塌了半边,显然已是长久无人居住。
此时正是中午时分,偌大的镇子却不见几缕炊烟升起,曾经千舸相连的渔镇,却破败衰落如斯,实实让人叹息。
偶尔有小孩从道两旁窜出,看见一行高头大马的骑士,又赶紧射了回去,看这些孩童一个个面黄肌瘦,头大身小有若骷髅,竟与之前遇到的逃难流民没什么区别,渔民们的生活可见困苦。
要若在往年,其实只要是生活在江河湖海之畔的百姓再困苦混个温饱还是不成问题,因为这些水边长大的百姓,基本都有社会的捉鱼摸是手艺,这个时代又没什么污染,江河中的水产资源都比较丰富,实在没有吃食的时候,下水摸两条鱼也能填填肚子。
可时下乱世,大炎四边不稳,军费开支巨大,朝廷变着法儿盘剥百姓,不单渔船下江下海要缴钱,便是百姓家发现张渔网、有根钓竿也要缴河捐。河泊司的小船更是日夜在江河湖海边巡逻,十分尽心,他们当然不是戒防水匪海盗,主要是为了收河捐,以及缉拿逃河捐的渔船与偷渔之民。
有时渔民冒着风险出海一趟,打回来的鱼甚至还不够缴纳河捐,如此苛捐杂税,逼迫得本来日子还过得下去的渔民家破人亡,许多繁盛的渔村几成荒芜之地。
可百姓逃亡愈多,但朝廷的开支却越来越大,边军的军费丝毫不减,就只得将更加沉重的赋税施加到那些剩下来的百姓头上,也就造成了更多的百姓流亡,这就是个恶性循环,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大炎朝这艘已四处泄水的破船终有沉没的一天。
沿着官道向前,很快便出了村子,在道的两旁,又看见一些渔民开垦出来的田地,鲒琦离海不过三四里,吹上来的海风带有大量的盐分,时间一久,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
很多的农田边,堆着一层层的盐檀,这是盐碱地物有的景象,因为土地盐层厚,每到秋播春耕时节,百姓必须将积盐层铲去,长此以往,农田边上就堆起一层层的盐土堆。
虽是如此,但这样的土地如果不经过治理,是无法种植稻麦,只能种此高粱、豆类等耐盐作物。
不过根据杨霄脑中那一点化学知识,这些盐檀倒不是全无用处,这些都是优良的硝盐原料,经过一番溶解、过滤、蒸馏、提炼的工序后,百斤盐土也能提取出七八斤硝与十斤左右的盐出来。
沿海一带这样的盐土非常之多,而且几乎是取之不尽,等到他大力发展火器的时候,这些倒是优质的制硝原料。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