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决裂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曹操也感念到对于杨彪有些过意不去,征辟了杨彪那个出了名有才能的二十五岁的儿子杨修(一七五年出生)为司空府槽掾,算是缓和一下与杨彪之间的关系。

  但是曹操的举动在别人的眼里就不是这个意思了,关于曹操飞扬跋扈等等的流言就这么传开了,不过直到此时,那些个老臣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了,许昌城内真正掌实权、兵权的还是他曹操,若是一些面子上的小事跟曹操争斗一下倒也无妨,最多是不欢而散;但是手上没权、没兵的,想跟曹操争斗一些涉及到“曹操集团”利益的时候,那么下场就一定会是跟杨彪一样了!而且,此时的曹操开始严格控制起了各个老臣与天子及众诸侯只见的往来了!老臣们对曹操的意见也是越来越大了起来!

  杨彪退了,董承与伏完两个老家伙也都歇脚了,天子刘协关于迁都的消息就这么平复了下来,消息很快也就传到了河北袁绍那里了。

  袁绍见自己称帝不成,汉帝又被曹操把持着,手脚也动不了了,一气之下便决定驱使十万精锐步兵和一万骑兵夺取许都,把汉献帝从曹操手里抢过来。他任命了审配、逢纪主持军事,田丰、荀谌、许攸充当谋士,颜良、文丑担任将帅,厉兵秣马,调集粮草,积极准备南下。

  此时,袁绍部下意见纷纭,早就表示过反对意见监军沮授更是说道:“主公!我们近年来讨伐公孙瓒,连年兴兵,百姓疲惫不堪,仓库没有积蓄,赋役也十分沉重,这些都是令人忧虑的。现在我们不如先派使者给朝廷送上平定公孙瓒的捷报,并抓紧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役负担。如果捷报不能上达天子,那么我们可以上表谴责曹操封锁我们与朝廷的联系,那时就能出师黎阳,经略河南了。现在的我们应该多造船只,修缮器械,派遣精骑,几路骚扰曹操的边境,使他们不得安宁。如此以逸待劳,在三年之内,就可不劳而定。”这是典型的以大欺小的骚扰战,也是当前对于曹操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但是,郭图、审配、逢纪等人却极力主张迅速出兵,他们争辩道:“按照兵法,兵力超过敌人十倍以上者可以包围敌人,超过敌人五倍就可以进攻,而兵力相当,则可决战。现在有明公的英明勇武,集结河朔的强兵数倍于曹操,以此讨伐曹操,实在易如反掌。如果不乘机攻取,以后就难办了。”

  沮授反说道:“救乱除暴,称为义兵;恃众凭强,称为骄兵。义兵所向无敌,骄兵必先灭亡。曹操奉迎天子在许都建立宫室,如今我们举兵南向,那就是对着天子开战,是违背道义的。况且现在最重要的在于正确的决策,而不在力量强弱。曹操法令畅行无阻,士卒都训练有素,不像公孙瓒那样坐受围困、不知变通。如果我们不采取稳妥的办法,相反兴起无名之师,未免太使人担心了。”

  郭图针锋相对地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尚且不能说不义,何况征讨曹操,怎么说师出无名!明公将士精勇,人人争先,此时不能早定大业,正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这正是越国之所以称霸,吴国之所以灭亡的缘故。公与之言乃求稳妥,不知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呀!”

  袁绍也是跟曹操一个毛病很象,那就是胜必骄,他自恃自己地广兵强粮足,又刚刚消灭了公孙瓒这样难对付的家伙,所以此时的袁绍根本听不进沮授、田丰等人的忠告,只听得进郭图所进的和他自己心意的话;于是袁绍很决绝的对这属下众人说道:“我意已决,全力备战准备南下!有敢懈怠者,严惩不贷!”

  此时骑都尉清河崔琰谏道:“主公!现在天子在许,民望助顺,实不可攻也!请主公三思啊!”

  袁绍很是愤愤的看着崔琰说道:“我说过了,我意已决!再有劝谏者以动摇军心罪论处!”

  袁绍营下一些有识之士都是在摇头叹息着退了出去。

  郭图见到众人都走了之后,又再次转还了回来,悄悄的对着袁绍进谗言说道:“主公!沮授监统内外兵众,威震三军,倘若他的势力逐渐加强,怎么控制得了!臣下服从主公才能昌盛,主上服从臣下就会灭亡的,这是黄石公在《三略》中所告诫的。统兵在外的将领,不宜让他参知内政。这沮授多次忤逆主公,主公还要小心才是啊!”

  袁绍想想也是有些担心,于是就下令把沮授统领的军队分成三部,一部仍有沮授统领,另外两部分分别交给了亲信郭图和淳于琼统领了。

  大战前的乌云越来越密了!

  注:杨彪被抓的事件,大象拖晚了一年以配合一下故事情节!

  ;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