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好累啊!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历史是在不断重复的,只有掌握了它的规律,才能驾驭它!曹彰做为一个“后来者”,自然是熟知中国历史的。

  先秦时期就不多说了;自秦朝统一天下开始,一改战国时期匈奴肆虐秦、赵、燕三国国境的局面,由大将蒙恬率领着数十万秦朝精英部队镇守边关,打得匈奴不敢近长城五十里范围内!自此开始了大汉民族与周边各族之间二千多年的纷乱交集!

  秦末暴乱,有了汉高祖的白登之围;汉末三国之争,有了五胡乱华数百年的混乱;唐末的藩镇,更造就了辽、夏两个能与汉族势力相提并论的王朝;而宋代的重文轻武,则是推动了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元;最后的明朝,虽说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被少数民族灭亡的,但是,江山的继任者是满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看看这些历史,就能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观点,内因是导致事物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哪一次不是因为汉人内部争斗导致了实力削弱,被少数民族趁虚而入?

  但是,这些曹彰也只能对陈到透露这么多了,哲学原理说多了,以陈到这种现代人十有**会把曹彰当做疯子的了!就是不知道陈到是不是真的能够理解并且透过事物的本质看到这些了?

  看着陈到眼中深邃的眼神,曹彰只能赌一把,赌以陈到这样的英才能够看得出,藏在诸侯争霸背后的这些危险!

  幸好,陈到没有辜负曹彰的期望,在一次下人们进来加过热水,出去之后,陈到缓缓的说道:“说不定天下英雄已经有人能看到了这一点呢?

  曹彰听了心中一喜,他知道陈到已经被自己说动了心思,但是最关键的还在于如何与陈到进一步的沟通了,这时,曹彰想到了晚清兵家大师曾国藩所说的一句话:“御下之道,贵在推诚,不在权谋!”看看这个时代的刘备就知道了!

  于是,曹彰说道:“除公孙瓒,再无人也!可惜,公孙瓒已经死了!”

  陈到追问道:“怎说?”

  曹彰回道:“只有在北方的人,才能知道胡人之祸的可怕,公孙瓒出身北方,自是清楚,所以,他自出仕以来,向来以击杀胡人为任,可惜的是,此人为人刚愎自用最终殒命;再看各路诸侯,江南之人根本就受不到胡人之祸,所以,他们看不到这久远的祸事!而北方,韩遂、袁绍之流却都是短视之辈,纷纷以胡人为倚仗,妄图中原且自以为得计,殊不知,若是胡人都知道了我汉人战力低下的话,祸不久矣!至于我父亲,我也不知道他能不能看到胡人之祸,但是就算是看得到,只怕目前的他也是有心无力啊!”

  陈到想了想又问道:“那!二公子有何打算?”

  到了此时,曹彰也不再对陈到隐瞒自己心中的想法了,他忽然用豪气冲天的口吻说道:“打算?!若是我将来能为一方诸侯,必得倾尽全力尽快,扫平**,在进行的同时对各方胡族施以怀柔之策,并且挑动他们内斗;待得天下一定之后,马上休养生息,全力北御,而后再看情况缓缓定策,一边对于仰慕大汉文化者,内迁部族同化他们,一边对扰我边疆的部族施以铁血剿杀之策,并且慢慢在草原上建立城镇,蚕食他们,如此一来,只要短短数十年,即可一劳永逸!这是对胡人的治本之策!若是不能成为一方诸侯的,某也力争谋得去北方为将,将依附我汉族之部族迁入内地,使其同化成汉人,对桀骜的部族也是得挑动他们内斗,并且不时寻找借口出兵清剿胡人,使其不得修养,不得发展,不得壮大!不过,这只是指标之策;若能双管齐下,必能有大成!但是,最后还得取决于为政者的决策!以上的这些,这些也只是我的一些初步想法,真正实施起来,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问题!所以,我现在需要有足够的人才来帮我!陈兄!我需要你!”

  陈到听了曹彰这番话之后,也愣住了,他之前从没有想到过这个小孩子能看得这么远,这么透,并且能想到这种棘手的问题;更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应对方法了,虽说还不知道这种办法是不是会有效,,相对于陈到来说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而且,最令陈到吃惊的是曹彰还并不是替他父亲来招揽自己,竟是**裸的要自己为他效力!?

  矛盾啊!陈到看得出曹彰这个十二岁的孩子,有雄心,也有诚意,更有想法,如果不算年纪的话,也许会是一个不错的主公,但是,现在要自己这个拥有雄心壮志,身怀大才之人效力,这怎么可能?而且,据陈到所知,曹操已经有了不少儿子,将来也未必会是曹彰继承他的位置,再说现在的局势,曹操能不能真的战胜强大的袁绍,也还是一个未知数呢!陈到不由的陷入了深思!

  曹彰见状,也知道这时说想要陈到效力的确是有些急了,但是,一来,曹彰也怕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二来,这,使其同化成汉人,对桀骜的部族也是得挑动他们内斗,并且不时寻找借口出兵清剿胡人,使其不得修养,不得发展,不得壮大!不过,这只是指标之策;若能双管齐下,必能有大成!但是,最后还得取决于为政者的决策!以上的这些,这些也只是我的一些初步想法,真正实施起来,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问题!所以,我现在需要有足够的人才来帮我!陈兄!我需要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