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一 乌拉复国 二第2/2段
包二接过钱,把银子看了看成色,用自己随身带的小称也称了称,收回钱袋。
马佳的右边,那名叫李子明的大汉,已经吞完了两卷大饼卷肉,打了个饱嗝,拿起小酒壶,一饮而尽,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串铜钱拍在桌子上,叫道:“掌柜的,钱放桌子上了,走了!”说完径自出门上马远去。
包二见了,问马佳道:“七弟,要不要我追上他说说?”
马佳摇头道:“不,先办大事情要紧。既然知道他的落脚点,就不怕以后找不到人。走,先去牛庄驿!”
牛庄驿位于三岔河以东二十里,开始时是一座驿站,大明洪武年间,为保障辽东都司一二十万人的军食供应,朝廷曾组织大规模的海运,每年都有数十万石的粮食、棉花、布匹等物资从江南和山东等地运往辽东,在牛庄码头卸货,然后再分配到各地,所以当时的牛庄是东北最为重要的水运码头,也是辽东的屯兵重地。洪武五年(1372),北元残部“纳哈出”偷袭牛庄,使得明军损失仓粮10万石,军士5000余人(一说3000)。后来,辽东屯田的收益大了,海运的利用价值就没了,牛庄驿陷入没落。大明中期以来,辽东的贼寇又多起来,牛庄驿由于其在邮递信息和粮饷物资、人员运输上的重要作用,再次复兴。但从全国来看,这是令人伤心的复兴。
从海州城出发,赶了四十余里的路,马佳一行人来到牛庄驿所在的城堡。牛庄城又称东昌堡(1),是海州卫参将直接下辖的两堡之一,另一个是北面的东胜堡。由于经过牛庄驿的这条道是现在广宁和辽阳之间最重要的、也几乎是唯一的路上通道,所以沿着北面修筑了庞大的边墙和密密麻麻的边堡、墩空,而且边墙长城上宽得可以走马车。但即便是如此,由于这里地处“九流下海”的河口,所以仍然有许多处被各条河道切开的“口子”。而这些口子,就是蒙古等游牧部落入境抢掠的通道。而且,到了冬季,由于北方冰天雪地,河流、沼泽、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冰,这些冰雪覆盖的地方就成了车马通行的坦途。而这,也就是经过这里的商队甚至官军需要保护的原因。
马佳这回的目的地,就是本地一个大地主在牛庄城里的府第。他刚来的时候就打听了,这海州卫有个说法:“东挖矿,西种田,南边的晒盐北边的闲”。意思是说东面大山里铁矿等矿多,只要官符地方不捣乱,发财有保证;西面三岔河、辽河(借道羊肠河)间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农业牧业都适宜;南边靠海的地方有晒盐的盐田;而北边是通向辽阳的要道,开个路边店就可以坐着收钱了。
要找兵马钱粮,当然是先从农民和矿工下手,因为他们数量多又能吃苦。而招农民,就必须过本地的土豪乡绅这一关,戚继光当年在浙江义乌招兵,就是要靠义乌大姓的支持才能成功,比如义乌陈姓。
李思武,就是牛庄驿西面的首席大地主,他是个大汉族主义者,言必称“华夷之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1)牛庄驿和东昌堡的关系还是有点争论,辽东志里说得不够详细,全辽志等也说得不够。明朝、朝鲜两方资料核对,大致说明两者在同一城。吐槽一下辽东志的地图,几乎是幼儿园的画作。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