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四 不惭世上英 三第1/2段
备用网址
马佳的话音刚落不久,李子明的骑兵又换了一种阵型。只见李子明的二哨骑兵排成双纵队前进,每个纵队都是两马平齐的纵队,等于是两纵列,百总、旗总、甲长、伍长都领头。
两骑兵纵队行进到插着红旗的地点时,只听得跟随李子明的喇叭兵吹一声喇叭,两纵队立刻如同喇叭花开一般,分别向左向右排开阵势,逐渐形成每小旗五骑在前、五骑在后的两横队冲击阵型。
然后,整个大横队缓步前进,直到李子明长刀一挥,率先向前冲锋,后面的大旗手、护兵紧跟而上,全军两百骑也紧跟而上,形成略呈大雁“人”字阵的冲击阵型。
冲出五十弓步后,李子明开弓搭箭,射向前方的大箭垛,其他两百骑中的弓箭手,也攒箭射击。
“咻咻咻……”破空声密集如雨,前方十个大箭垛瞬间被插满箭支。
李子明在马上连射两箭,逼近到离箭垛三十弓步内,立即降低马速,使自己的“射击平台”变得平稳些,然后以更娴熟的技法射出猛烈的重箭。
“咻咻……笃笃。”两只重达二两半(92克左右)的大羽箭狠狠地扎在箭垛上。
二百名骑兵也纷纷把大羽重箭射向面前的箭垛,一时间,枯黄茅草扎成的大箭垛被染成了灰白的羽毛色。
李子明一众骑兵快速地射了五六箭,又拨马回转,整队回撤十丈左右后,又突然吹号掉头回冲,继续在离箭垛三十弓步——也就是十五丈内进行快速密集的射击。
马佳点点头道:“这是模拟首次冲击步兵大阵不成功,然后短暂后撤诱敌,并脱离敌方有效射程,再突然回击的战法。这种战术对远程火力持续力不足、或步兵肉搏冲锋能力不行的步兵阵来说,有一定的威胁。但对汉唐的名将和本朝戚继光、俞大猷来说,没什么好怕的。毕竟骑射也就是频率快,射程和威力还是比步弓小,更不要说精良的火器了。但是,步兵的盔甲如果不好,还是很吃亏的,毕竟蚁多也能咬死象,而且鞑虏的重箭比蚂蚁还是厉害得多。”
古代的弓箭,一直就存在寻求杀伤力和射程的矛盾,这和现代枪械是同理的。但是,由于弓箭的有效射程太短,再加上铁质盔甲的逐渐普及,所以在实战中,开始倾向于用较长的重箭进行中近距离(80米内)的精确射击。这种趋势,唐朝时就有(杜甫名诗“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南宋初华岳主张一石弓十钱箭的配比(《翠微北征录》),但当时的金兵就习惯用重箭;到了明朝,就继承有“长箭”和较轻的“边箭”之分(似继承于宋),戚继光等人在和倭寇和蒙古兵较量后,明确表示要求将士开硬弓射重箭,即使射得不远也行,就要追求杀伤力(《练兵实纪》)。所以,大杀伤力和有效射程远(箭轻就初速高,弹道平直,有效射程就远),成了不可兼得的效果。
马佳正在想的时候,李子明的骑兵已经射空了一袋30支箭,于是全体分向左右转,后退至初始位置。李子明也甩蹬下马,走向主将点兵台,向马佳报告演练结束。
这时,包二从营外跑来,和李子明等人点了一下头,来到马佳近前,附耳低声说了几句。马佳一听,眼光一亮,沉吟一下,笑着问李子明道:“明之(李较长的重箭进行中近距离(80米内)的精确射击。这种趋势,唐朝时就有(杜甫名诗“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南宋初华岳主张一石弓十钱箭的配比(《翠微北征录》),但当时的金兵就习惯用重箭;到了明朝,就继承有“长箭”和较轻的“边箭”之分(似继承于宋),戚继光等人在和倭寇和蒙古兵较量后,明确表示要求将士开硬弓射重箭,即使射得不远也行,就要追求杀伤力(《练兵实纪》)。所以,大杀伤力和有效射程远(箭轻就初速高,弹道平直,有效射程就远),成了不可兼得的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