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兵变的核心问题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密在安阳的时候,面对独孤震悲伤的眼睛,不但没有拿出任何妥善的策略,甚至连一句安慰性的、模棱两可的应对之辞都没有。

  李密固然是失望离去,独孤震又何尝不是黯然魂伤?他放下高贵的自尊,以妥协之态与后进晚辈共商大计,最终却遭拒绝。

  未来是什么?以杨玄感为首的关陇本土贵族、以李密为首的曾饱受先帝和今上两次重击的“太子党””还有以元弘嗣、斜斯政为首的保守派鲜卑贵族,是否稳操胜券?假若他们失败了,后果之惨痛,做为司为关陇贵族的以武1系为首的政治上的“中间派。”们,也会痛心疾首。关陇贵族的保守派都被风暴席卷而去,关陇贵族集团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实力骤降,这对帝国政局和中土稳定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恶果。

  在这场风暴中,风暴的发动者本质上是要维护关陇贵族集团的整休利益,所以只要策略正确,保守派肯定可以与“中间派。”联手合作。这也是独孤震所期待的,毕竟在政局失控之后,更换皇统所付出的代价,要远远小于兵戈相见、自相残杀乃至陷入惨烈内战所造成的损失。

  历朝历代的政变,相当一部分是在“平稳。”中度过的,甚至没有载入史册。主谋者智慧超群,又实施了正确的策略,于是老皇帝突崩,新皇帝继位,一切都按部就班,看不出任何政变的迹象。今日局势下,杨玄感显然做不到这一步,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唯有暴力政变,但暴力政变司样可以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目的,杨玄感就是这样谋划的,也是这样期待的,然而,事实很残酷。

  今上是杨素拥裁上位的”杨玄感即便要推翻今上”但不能否决自家大人杨素当初在皇统一事上的决策,否则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所以杨玄感极力支持越王杨侗继承皇统。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把“秋后算帐。”的危险性彻底铲除,为此必须牢牢控制皇统,掣肘皇权,必要的时候甚至再一次更换皇统,因此在皇统的选择权上,杨玄感至死不会相让。

  然而,代王杨俏的母系家族是关中本土第一大族韦氏”韦氏在关陇贵族集团中的份量非常重,如果韦氏不司意杨玄感在皇统继承人上的选择,那么无疑,杨玄感极有可能失去西京方面的支持和响应。

  从独孤震的立场来说,他可能更偏重于泰王杨浩,原因很简单,政变后,无论皇权还是中央维权,都会遭到沉重打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急剧下降”这时候仅靠关陇贵族集团稳不住整个卒国,必然要最大程度地向山东和江左贵族集团做出妥协”以赢得帝国的持续稳定和中土的长期统一。

  回归到这座大帐里,杨氏兄弟和李子雄等杨氏一系当然支持杨玄感,他们既要牢牢保持皇统的选择权和控制权,更不愿意把既得利益让度于山东和江左贵族。这倒不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或者利欲熏心,而是事关自己的生存,一旦失去对大局的掌控,第一个遭到清算和血洗的必是杨玄感一系,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

  胡师耽和孔颖达等人不便直接反对,更不想把矛盾公开化”尚未举旗就内讧,岂不自寻死路?不过从山东大世家大权贵的立场来说,无疑是支持泰王杨浩继承皇统。

  李密和元务本都是当年的“太子党””而太子党与今上的仇怨可谓深重,与杨氏一系也有仇隙,因为当年帮助先帝和今上打击“太子党。”的急先锋就是杨素及其派系势力。如果不是共司的推翻今上的目的,其后杨氏一系的政治立场又转为保守”双方不可能走到一起。

  从双方事实存在的矛盾出发,不能不恶意地揣测,李密、元务本,包括当初的薛德音”这些“太子党。”们与杨玄感一起谋划政变,其动机中带有强烈的报复成分。如今“兵变。”开始了”“报复。”成功了,他们没有任何理由支持杨玄感一系掌控皇统的选择权,相反,他们要竭尽所能挑起各方势力在皇统上的争斗,然后从中渣利。如何才能获得最大利益?当然要“找对人””要准确找到最终的皇统继承人,然后不惜代价辅佐其坐上皇帝的宝座。…,

  李密急匆匆北上安阳和邯城,然后在举旗之前抛出这个致命的核心问题,对杨玄感和兵变者造成的冲击之大可想而知。

  举旗在即,政变的相关策略,诸如政变目的、政治策略,攻击计策,等等,都要形成统一意见。本来杨玄感已经与众人就诸多关键问题达成了一致,哪料李密突然抛出最最核心的皇统问题,导致争辩再起。

  李密的理由冠冕堂皇。皇统这个核心问题不解决,到了东都之后怎么谈?我去邯城和安阳,明知这个问题最为关键,却因黎阳没有决策,无从谈起,错失良机。

 &e有仇隙,因为当年帮助先帝和今上打击“太子党。”的急先锋就是杨素及其派系势力。如果不是共司的推翻今上的目的,其后杨氏一系的政治立场又转为保守”双方不可能走到一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