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六十二章第3/3段
“驯牛之法,新犁,新马具都是云中郡所献。”曹时吃完蒸饼,同样扯下一条兔腿,“我听说魏太守军中还有毒烟筒,专门对付匈奴骑兵。”
“对了,毒烟筒似是沙陵县赵氏子所献。”公孙贺为太子舍人,父祖都在军中,消息比曹时更加灵通。
“沙陵县赵氏?”刘彻停下动作,“是献驯牛之法的赵氏子?”
“沙陵县应该没有两个赵氏?”
先秦时,姓、氏有严格区分,使用的场合也有严格规定。氏别贵贱,姓别婚姻,绝不能混淆。以两汉皇室为例,刘实际上是他们的氏,而非姓。再如桃侯刘舍,其父是被赐氏,而非赐姓。
赵嘉祖上有氏,故可以称赵氏。
卫青蛾祖上无氏无姓,至曾祖和祖父时才因功得姓,严格意义上来讲,她并不能称卫氏,只能称卫姓。
自秦汉之后,姓氏逐渐合一。时至今日,姓氏的界限早已经模糊。朝中贵人偶尔会提及,但就民间而言,基本上姓氏已经是同一个概念。
“家君曾与桃侯宴饮,听桃侯提及沙陵赵氏子,言其不过舞勺之年,好学聪慧,博览典籍,被魏太守请为宾客。他日被举荐入朝,必有一番作为。”公孙贺道。
“我若入边塞,必当与之一会。”曹时咬断野兔的腿骨,咯吱咯吱嚼着。
“毒烟筒,驯牛之法,”韩嫣来回念着,突然道,“新马具会不会也同他有关?”
“阿嫣想多了。”公孙贺哈哈大笑。
“想多了?”韩嫣心中不以为然。但见曹时和刘彻都站在公孙贺一边,也只能耸了耸肩,没有继续坚持。
远在边郡的赵嘉,尚不知自己成为刘彻和曹时等人的话题。此时此刻,他正忙着和畜场众人清雪,将压在雪下的木屋“挖”出来。
“亏得郎君有先见之明,让人提前加固屋顶。要不然,遇到这么大的雪,谷仓非塌不可。”熊伯一边说,一边用木铲铲起冻成一团的雪块。
按照常理,进入一月之后,雪势本该减小。偏偏天公不作美,大雪仍是一场接着一场。往往一夜醒来,房门都被雪堵住,需得先从窗爬出去,将雪清走,才能将门推开。
由于储备了足够的牛羊和粮食,赵氏和卫氏村寨都没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
云中郡内,魏太守下令放粮。不过和以往不同,领粮的百姓需到书吏处登记领取木牌,依领取的粟米数量付出劳力。如果有打铁和打造农具的手艺,还能额外领一份工钱。
告示张贴出去,消息迅速传开,郡内引论纷纷,实行的效果却相当不错。
对于家中无粮、遇大雪又无法打猎的人来说,这样的规定更让他们安心。毕竟魏尚的威望和信誉摆在那里,他们下力气做活,不担心领不到粮。只要城内的活不断,直至春耕,他们都能用劳力换取粟菽,纵然吃不饱,也无需担心家人饿死。
与之相对,需要付出劳力,而且很可能会做重活,一些想贪便宜的自然会望而却步。
大雪给边民带来麻烦,但也阻断了匈奴南下的道路,为边郡布防争取到更多时间。至一月底,边郡兵力增加一倍,魏悦麾下的骑兵增至五千。百余名斥候分散出去,稍有风吹草动,立刻就会被发现。
别部首领得朝廷封爵,部落上下都像是打了鸡血,不只说出南下的各条道路,讲出匈奴本部和别部的大致兵力,更主动要求加入边军,帮忙侦查匈奴的迹象。遇到匈奴南下,部落上下都会拿起武器加入战斗。
到一月底,大雪开始减少,雪融期渐近,边郡的气氛更加紧张。南来的商队不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赵嘉手持魏悦给他的木牌,在边界畅行无阻,几次去别部的驻地市货,发现靠近烽燧台附近的草场被清理出来,自发形成一个小型集市。除了别部的羌人,一些乌桓人和高车人也闻讯赶来,使得集市愈发热闹。
不久之前,云中城派遣书吏,带着新制的市旗,在集市周围圈出一片地界。雪融之后,这里势必会建起村寨要塞。
圈出的地界包括北边邻居的草场,云中大佬们表示这完全不是问题。地盘划下来就是自己的,顶多麻烦点将地图改一改。至于匈奴乐不乐意,关他们x事!
不客气点讲,互看不顺眼几十年,他们乐见匈奴气到肝疼、
发兵?
不圈草场匈奴就不来了?明显不可能。既然如此,不如多圈几块,交给来降的别部放牧。为了守住自己的草场,他们也会和匈奴拼命。
清理完木屋附近的积雪,赵嘉让人套车,准备带上粗布去和别部交易。
几匹快马突然从北飞驰而来,马上的骑士头插鸟羽,经过畜场外,见到跑过来的赵嘉,高声道:“斥候发现匈奴游骑,赵郎君小心戒备!”
听到骑士的话,赵嘉心中一凛,回头眺望北方,深吸一口气,五脏六腑都被冻得冰凉。
严冬过去,匈奴终于来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