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孙媪语气寻常,貌似这根本不是大事。

  赵嘉鼻根发酸,不知晓该说什么,干脆接过孙媪手中的麻袋,和青壮们一起下田。整整一个上午,带来的麻袋全部装满,垒到大车上,来回运送五六趟才算忙完。

  回到畜场后,赵嘉让妇人们准备大盆清水,将蝗虫全部泡上,过了小半个时辰,再用开水烫。

  “烫熟变色捞出来晾晒,摘掉翅膀和带刺的腿。”

  青壮和妇人们一起动手,第一批蝗虫很快处理完。

  阳光充足,晒干的蝗虫一部分被装进麻袋,另一部分被研磨成粉,送到谷仓内保存。赵嘉不确定哪种方法能保存更久,干脆对半开。

  “媪,生火,铺烤架。”

  忙活了几个时辰,众人都是饥肠辘辘。

  赵嘉让孙媪带人准备烤架,再取半罐野彘熬出的油脂,亲自演示如何烧烤蝗虫。烤熟后撒上盐粒,刚要吃,就被虎伯劈手夺过。

  知晓老仆的用意,赵嘉没有阻拦。

  虎伯吃下整串烤蝗虫,静待片刻,没有任何不适,方才舒了口气。

  头发花白的医匠走过来,一把推开虎伯,自顾自抓起串好的蝗虫,放到铁架上烤,口中道:“我早与你说过,此物磨粉能够入药,别生吃,吃不死人。”

  虎伯被堵得没话说,直接抓起两把蝗虫,也不串,直接撒到架上烤。

  香气开始飘散,五脏庙的轰鸣声此起彼伏。

  众人互相看看,不用多说,各自动手生火。烤架不够,干脆取来薄石板,烤热之后,在上面刷一层油脂,蝗虫倒上去,发出滋滋声响,溅起一片焦香。

  知晓蝗虫能吃,且味道很不错,妇人们开动脑筋,尝试不同的吃法,甚至还用蝗虫来熬汤。至于味道,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至于蝗虫粉,孙媪曾想替代麦粉,可惜没能成功。只能依照赵嘉的指示,分给医匠部分,其余都用来喂给家禽和野彘。

  别看今岁天灾不断,牛羊不够肥壮,有了新饲料,赵氏畜场里的鸡鸭和野彘却是长得格外好。

  少年和孩童对着日渐稀少的豆饼和草料发愁,彼此合计一番,干脆将蝗虫粉混合到豆饼里,一起喂给牛羊。

  赵嘉几次路过牛圈,发现牛群挤在食槽前,争抢搀了蝗虫粉的豆饼,想了许久想不明白,只能归为时代原因。

  兔子吃肉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赵氏畜场大规模捕捉蝗虫,消息传去,沙陵县闻风而动。

  景帝下旨赈灾,粮食却不会发到百姓手里,而是熬制成粟粥,每日在城门前发放。这样的赈济方式,对于受灾的百姓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赵氏畜场带头,赵、卫两个村寨的人都在捕捉飞蝗储存,乡老力田陆续来看过,确定蝗虫能食,且味道还很不错,纷纷上报官寺,请广告边民,趁飞蝗未走抓紧捕捉,煮熟晒干,用来救急。

  事情能如此顺利,和赵嘉的声名分不开。

  先有驯牛之法,后有农具、水泥和连弩,赵氏子之名闻于长安,沙陵县中更是无人不晓。

  人的名树的影。

  其他县乡不提,在沙陵之地提起赵嘉,绝对是“别人家的孩子”“年少英才”“他日必当青云直上,鹏程万里”。

  赵郎君言蝗虫可食,那就一定能食。

  几个力田跑了数日,磨破嘴皮子,最终还没有赵嘉的名字管用。不少乡人当场直言,早说是赵郎君的主意,他们早就开始捕蝗,何须白浪费时日。

  力田被堵得没话说,知晓乡人的习性,事情又忙,到头来只能一拍脑袋,没闲心怄气。

  进入十月,云中城广贴告示,全郡都被动员起来,更卒缩短训练时间,和边民一起捕蝗。魏悦率兵深入草原,足有半月未归,归来时驱赶上万头牛羊,至于俘虏,依旧没有一个。

  获悉魏悦从草原带回的消息,赵嘉将储粮之事交给熊伯和虎伯,自己翻阅兵书,每日抽调青壮训练。知晓草原也被旱灾和蝗灾波及,他一直有种紧迫感,凛冬将至,边郡绝不会太平。

  果不其然,就在最后一批蝗虫收入仓库时,数名斥候飞驰归来,两人肩后还插着-骨-箭。

  未几,赵嘉被召至城内,惊闻胡部大举南下,逼近魏悦划出的草场。作为前锋的蛮部,距新建的要塞已经不到二十里。

  喜欢汉侯请()汉侯。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