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一节【起始】第2/2段
年轻人闻言大感意外,这么一个土得掉渣的学究,还竟然喝过洋墨水。他接过毕业证,胡乱地看了起来。刘文辉只学过最基本的法语,而且工作之后就早扔到爪哇国去了,仅仅开头几行短短的声明就已经看得他晕头转向,如同被正宗的法国长棍重重敲了脑袋。没奈何,他只能讪笑着将毕业证交回,心中涌起了一股夹杂着敬意与嫉妒的感情。
“现在的年轻人,西化思想毒害太浓了。对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漠不关心,你好心去告诉他们吧,他们还说,不科学!”说到这里,王先生一脸地不忿,“我之前在欧洲讲学的时候,有一个毛头小子说我的研究全是胡说八道,我问他是哪所大学毕业的,他说他是什么……美国克莱登大学,真,真,闻所未闻!”
王学究顺势发了一大通义正言辞的牢骚后,气总算消了,他又换了一幅语重心长的语气:“其实啊,关于‘白衫郎’的故事,是有许多历史文献可以佐证的。而且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现如今的中国,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跟‘白衫郎’能扯上关系。远的不说,就说前清,你听说过东八仙胡同吗?就在鼓楼外,南锣鼓巷里。
“你没听说过?太正常了,那条胡同太小了,北京城这样的胡同多如牛毛啊。可是这条胡同,发生过许多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怪事。”
“康熙十二年,杨起隆反迹败露,八旗都统永烈和副都统罗吉哈礼兵围鼓楼,杨起隆本是一个无业游民,他的追随者也大多是混迹街头的青皮无赖,可奇怪的是,这些北京地面的老江湖宁可在作为据点的周公直宅中拼死抵抗,却没有一个人敢避入咫尺外的东八仙胡同。据说,当时只有杨起隆的一个小妾带着年仅一岁的儿子慌忙中逃入胡同,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们。
“杨起隆的余党被除掉后,曾有兵丁想要进入胡同里搜查,却被罗吉哈礼拦住,连夜请示了兵部尚书明珠,得到的回答是,‘不可跨入半步。’两天后,东八仙胡同口出现了一个木球,正是那名小妾逃进胡同时她儿子手上捧的东西。木球上面沾了厚厚一层油脂,粘腻得几乎无从拿握。有人将木球交给巡城御史,之后此时就不了了之了。
“住在附近的老北京似乎都知道这条胡同,但是,他们几乎从不提起。小孩被告诫,绝对不可以靠近那个地方,甚至连张望一眼都有丢魂的危险。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在那一块生活了六十多年的前清遗老,他告诉我,东八仙胡同的入口总是会出现一些来历不明的东西,没人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它们就是早晨的时候被放在了地上。有时候地上会是一把椅子,有时候是一个半旧的脸盆,宣统年间甚至出现过一辆自行车,当时南锣鼓巷里有一个从天津刚搬过来的混混,不知天高地厚,拿走自行车自己骑去了,谁知几个月之后,这人就发疯跳了永定河,这事后来惊动了官府,他们拿走了自行车,还有其它几件有代表性的东西,一番调查后发现,这些东西全都找不出来历。
“庚子年闹拳匪,一队山东来的义和团信众在巡夜路过胡同的时候失踪了,附近的住户说,他们在那天晚上听到过刀剑相击声与惨叫声,当然了,他们没敢打开门看。
“还有件事很奇怪,你知道吗?没谁说得清楚东八仙胡同里到底住了些什么人,不是他们一无所知,而是他们每个人说得头头是道,却相互都不一样。从终生不得志的秀才到拍花子的乞丐头,还有随家仆私奔的姨太太或者半身不遂的把式人,我觉得,那个前清遗老的说法最为可信,他告诉我,这条胡同其实通着前清一位贝子爷的府邸。据说,那位固山贝子不是实打实的旗人,而是一位外逃的西藏贵族,可能是害怕生命受到威胁,他在北京一直深居简出,甚至从未出过东八仙胡同。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说,虽然那贝子府里佣人杂役与其它府邸无异,但是他们伺候的却不是一个活人,有些市井之徒绘声绘色地描述贝子府中的奴婢都毕恭毕敬地围绕着一个真人大小陶偶,每日抱它饮食起居犹如常人,甚至晚上还有御赐的旗人内命妇侍寝。
“没有人知道这个贝子是前清什么年代的人,也没有人知道贝子府后来怎么样了,不过,如果你现在去鼓楼打听东八仙胡同,打听得足够仔细,你还是能找到它。”
注1:现淮海路。
注2:现嵩山路。
注3:现嵩山路消防站。
注4:现大上海时代广场。
注5:现中环广场。
注6:现在上海妇女用品商店。
注8:现淮海坊。
注9: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