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中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红楼糕点”是首都糕点三厂和劲松糕点厂一同研制的,翻找了大量的清代历史资料才查到的详细配方。放在白磁盘内的形似通灵宝玉的蜜香果,贾母送给谱笛之人的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吃过的松油瓤鹅油饼、小饺儿等均被研制出来,并于中秋前一周上市。

  此时港澳正值红楼热,且红楼的周边甚少,所以红楼糕点一上市便遭遇疯抢。

  安逸和卫民中秋夜特意吃了一顿应节晚餐。寓意团圆的桂花糯米藕,八方来财的大闸蟹,食新转运的炒田螺,辟邪消灾的芋头和鸭子烧板栗。

  中秋吃鸭子倒是没什么特殊寓意,只是和磨刀的习俗一样,皆由‘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历史传说而来。传说元末时期汉人受蒙估人管制欺压,汉人意欲反抗。由于蒙估人中秋没有吃月饼的习俗,汉人便利用此机会将‘八月十五杀鞑子’纸条夹在月饼中,在中秋这天相约起义。并由于要杀鞑子的缘故,将菜刀磨的锋利。而鸭子在当时的发音和鞑子类似,故才有中秋磨刀和吃鸭子的习俗。

  虽然中秋给以上种种食物冠以各种美好寓意,但其真正的食用原因还是当季美味。中秋正是大闸蟹和田螺肥美之际,蟹黄高似凝脂,田螺鲜香麻辣,佐以香糯的芋头蘸点白糖甚美。

  大概是这时娱乐节目真的匮乏,每个节日都过的分外热闹。

  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大家都住在老房子或四合院。晚上皓月晴空,邻里们吃过晚餐后将自家的桌子往院里一搬,拼成了一个大桌。

  桌上汇集了各家准备的月饼、糍粑饼、莲藕、红菱、糖芋艿、苹果、柿子、葡萄、带枝毛豆、西瓜、瓜子、大虾酥等赏月零食,还有用于祭月的鼎式香炉、兔儿爷、鸡冠花。桌后还挂了一个‘月光马儿’,即一张画着嫦娥和玉兔捣药的图。

  糖芋艿是李奶奶做的,用芋头、红糖、白糖和桂花煮制而成。芋肉细腻软糯,吃到嘴里甜滋滋的。吃光芋艿后,剩下带着桂花香气的糖水就着月饼一吃,甜意直接润到心里。

  二柱奶奶则是分工做了红菱。每年一到中秋,街市上到处都是买卖菱角的商贩。不仅因为此时菱角最甘甜清脆,还因为它有‘聪明伶俐’的寓意。

  菱角做法比糖芋艿还简单,直接将其用清水或盐水一煮即可。吃过甜甜的糖芋艿和月饼之后,来一口爽脆的红菱刚刚好。

  安逸和卫民既没什么手艺也懒得做,便贡献了买来的鲜肉月饼和饮料。桂花酒、首都二锅头、柠檬汽水和鲜桔子汽水。这时的月饼品种已然不少,除了普通的百果、金腿、豆沙、豆蓉、莲蓉、椰蓉、水晶桃仁、果仁、椒盐、玫瑰、火腿、多脯、鲜肉外,还有没有任何动物油及肉质的净素月饼和营养成分高的保健月饼。

  搬完吃的后,安逸和卫民回避,留下李燕和慕想想跟着一众女眷祭月。

  月亮属于太阴,嫦娥也是女性,所以习俗规定由妇女拜月。院里的成年男性们等在一旁,看着一众女同志祭拜,后烧掉画像,请走月神。

  比之城里,农村的中秋多了一个可爱的‘摸秋’习俗。就是中秋这天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点瓜果生吃,并且不会被骂。因为主人家被偷的瓜果越多,意味着上天赐予的福气越多,如果田里的瓜果没有人来偷反倒面上不好看。

  然而城市条件受限,大家只能在院里的丝瓜架、枣树上摸点丝瓜和脆枣,也算是应了景。

  祭拜刚一结束,手拿蟹钳子闹成一团的六子、四柱、狗蛋、继东、剩子几个小子瞬间围到桌边,舔着嘴唇等着开吃。

  大人一声令下,小萝卜头们如饿虎扑食,争相扑向自己早就相中的零食和玩具。

  六子干掉一个鲜肉月饼后转向五仁月饼,他嫌弃的将月饼中的青红丝拽出扔到一边。向红将六子扔掉的青红丝用手帕包起,揣入怀中。

  这时的五仁月饼中还有青红丝,青丝是用橘子皮、冬瓜皮、木瓜等食材加工而成,红丝则是胡萝卜、橙皮、番木瓜、萝卜制成。青红丝的口感大多比较奇怪,是很多孩子的童年噩梦,所以后世的五仁月饼中基本没有这项配料。

  不同于贪吃的六子,狗蛋则是第一时间拿起桌上刚拜过的兔儿爷泥彩塑。

  兔儿爷即使贡品又是玩具,在祭拜完毕之后便可拿给孩子们玩耍。其形象威风可爱,耳朵长长,身披甲胄,深受孩子们喜爱。不过特殊时期为除四旧,首都兔儿爷、三东叫虎、无西阿福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从大众的视野里消失,直到开放后才逐渐回归。

  兔儿爷们有站有坐,坐骑不同寓意也不同。坐象,象通祥,只能在院里的丝瓜架、枣树上摸点丝瓜和脆枣,也算是应了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