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辽人苦第1/3段
穿越前就没去过江南,这还是毛珏二十几年最远一次出门,为了这次出门,他可是摆足了排场,黑珍珠号在内五条风帆战列舰,又在东江借了六条福船,庞大海的第四团八百个亲兵,借的和本来有的水手一千出头,总共达到了一千九百随行人员,不过这个举动可不是为了败家撑面子,而是为了赚钱。
压舱石都差点被扔了,全装的玉米酒,上层箱子里满满的都是人参,多的跟大萝卜那样,领地越往北山越多,这年代野生人参还没经过破坏性的采挖,人参还没那么稀缺,这玩意可是毛珏的摇钱树之一。
不就算如此,毛珏也不想竭泽而渔,去年就收了一大批人参籽下到林地里,明后年,估计他还会有更多的人参。
而上层最好的甲板货仓则是层层叠叠一大堆垫满了乌拉草的精致木箱,里面全是晶莹剔透的水晶玻璃灯罩,外面还有几十个大小不一的灯架,最大的和他军官俱乐部最大那盏一般大小。
其实这个年代的水晶灯并不实用,没有电,只能加灯油,亮度没有电灯那么亮,加油却是个繁琐的活计,每天要点亮两展巨灯,需要十个人忙碌一个时辰,耗费的灯油得二两银子,一年花在灯上的,就得七百二十两。
不过这点钱对于那金箔当雪花片子从寺庙投下就是为了见识下金雪是什么样的扬州土豪,江南富商来说,这点银子估计是不值一提的,要的就是这个排面排面
最后则是整个北方的至宝,毛珏的北洋镜,这次一人高的大衣镜,半人高的穿衣镜,还有巴掌大小的照面镜各两块,这对于一年一块或者两块的销量,简直算是慷慨了。
带着这些东西,毛珏是野心勃勃,这次起码要狠狠宰那些江南富商一刀,最起码也得捧个一百万两雪花白银回铁义去。
而且装备这么一支舰队,毛珏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不走运河。
京杭大运河,自元代以来,就是沟通南北最大的通衢,乾隆七下江南,走的就是大运河,甚至还有北京城是运河飘来的说法,朱棣营建京师城,所用木材砖瓦,岩土瓷器,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大运河运抵京师的,这儿绝对可以堪称元明清三代的大动脉了。
后世毛珏看过不少,主角为了聚拢银子,就在大运河上设卡收税,不过这个举动,其实算是够落后的,他们能想到,古人早就想到了,卡在大运河上的税关,层层叠叠,不知道有多少。
明代杂记中的焚灯草篇,就生动的反应了这一社会现象。
苏州行商陆二,打听到金陵灯草缺货,价格升高,就在苏州贩了一批灯草,北上金陵,贩取谋利。
这批灯草货价,加上在大运河雇船的钱,一共是八两银子,趁着夜色上路,坐在船上,陆二还在美滋滋的盘算着,到了金陵,怎么也能赚到十一二两银子,可这船还没走到十里,就听艄公高声吆喝着。
“收税喽”
官差收税,这年头倒是很正常,几个差役验了陆二的货,收了几钱银子,陆二也没在意,交了钱,又是继续向前走,然而没走上十里,艄公又高喊。
“收税喽”
这一次,陆二心里就有些恼了,这才走了多远,要交两次税?就像艄公打听,艄公也是苦着一张脸:“这是陆知府派人加的税”
知府?开罪不起,陆二只能乖乖交了银子,船再一次向北走,又是没走出十多里,艄公又是高声叫喊着:“收税喽!”
这次又是张太监派人设下的卡,更得罪不起,陆二只好再一次淘了银子。
这么三步一停,到了后半夜,陆二已经不知道交了多少次税了,坐在船舱,他已经是面如土色,然而艄公又是一声呐喊。
“收税喽!”
一张脸成了猪肝色,陆二是悲催的上了甲板,还好这一次,艄公是面带笑容,告诉他听岔了,这是到了守岁山了了,谐音
不过这一道,陆二已经交了四两银子的税,他的货物总共也就八两银子,这儿到金陵,还有千里之远,照着这个收法,恐怕到金陵,至少得交十几两,他的灯草就算翻倍卖,都得折了本,还得赔个几两,想到此处,陆二是放声大哭,在守岁山下船将一船灯都焚烧了,两手空空,黯然的回归了故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