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丰收第2/2段
耕作队则严阵以待,割掉一块地的秸秆后他们就翻一块地,效率极高。骆尚志发现龙岩峰这家伙纯粹是把打仗那套搬到种田上来了,他将自己手头上的兵力分成了好几队:体力较差的老人、妇女、小孩编成收割队,专门负责不怎么消耗体力的收割壮汉们则被编为运输队、割草队和耕地队,有人负责运输割下来的谷子,有人负责割秸秆,有人负责翻地。最厉害的是,他总是能根据每一个工种的难易程度作出最优化的人力配置,真的是太厉害了。
这家伙肯定是个用兵奇才!
经过十多天紧张的工作,八万亩谷子终于全部收割完了,三十几个庄子的晒谷场上,金黄的谷穗堆成了小山。龙岩峰又开始习惯性的收集数据,随机抽了几十亩田的收成进行追踪,等到晒干、脱粒之后进行称重,再一一记录下每一亩的产量,最终得出的数字是:
“亩产四百六十斤。”他对骆尚志说。
骆尚志有种给他跪了一冲动:“这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丰收啊,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龙岩峰说:“先好种,下足肥料,及时做好防虫害工作,就不难。”
骆尚志差点没吐血:“你说的这些是个农民都知道,但他们辛辛苦苦一季,亩产量还没你的零头多!”
龙岩峰说:“那是因为他们的种子不够好,肥料不够足。”拎着一大把谷把子交给骆尚志:“这就是我要送给你的礼物。用一万斤种子交换一百名老兵,怎么样?”
骆尚志飞快地接过,说:“那一百名老兵是你的了!对了,老弟,我看你这支军队足有三四千人,一百名老兵不大够吧?要不我回去跟老吴说说,再给你调两百过来?”
龙岩峰:“”
老骆啊老骆,想不到你浓眉大眼的,居然也是那种见钱眼开的货色!
龙岩峰那支步兵足有三千五百人。按照明军的编制,十人为一小旗,五十人为一总旗,一百名老兵,让他们全部担任总旗,都还有三十个富余的。这三十个就负责担任总旗以上的军官,刚好够用。再多?再多可塞不下了。
龙岩峰又跑到土豆田里,扒了一些拳头大小的土豆给他:“这种作物名叫土豆,耐干旱,耐瘠薄,产量也高,最重要的是,味道不错。你们都有屯田吧?可以带一些种子回到军田去试种不会种不要紧,派一些比较聪明的士兵过来,我手把手的教他怎么种。这玩意儿伺候好了,你们要吃饱饭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骆尚志眼泪都要下来了。这几年他们浙军的日子不好过啊!打从戚大帅被调到广东之后,原本待遇优厚的浙军便过得一天不如一天,现在连饭都吃不大饱了。指望朝廷按时足额给他们发粮饷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想吃饱饭就只能自力更生。这几年浙军在自己驻地附近也开垦了三万来亩军田,种上粮食蔬菜啥的,试图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但他们驻扎在冀东,这里的无霜期是出了名的短,种一季粮食绰绰有余,但种两季就不够了,而以北方粮食的收成,区区三万来亩军田收获的那点粮食,能顶什么事?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可现在,他突然发现,光靠那三万亩军田,几千浙军也是能吃饱喝足的!他也不敢奢望在自家军田也能像大兴皇庄那样获得亩产四百六十余斤的高产,打个对折吧,亩产两百斤,三万亩军田那就是六百万斤,几千浙军人均可分到近千斤,再加上兵部大发良心偶尔发一个月的粮饷,吃到撑都不成问题了!
龙岩峰眨巴眨巴眼睛,说:“这个品种的谷子熟得很快,从播种到收割,八十来天就成了,你们可以在收割完小麦之后再播种它,一年收获两季粮食,美滋滋。”
骆尚志同样眨巴眨巴眼睛,问:“那如果我不种小麦了,一年种两季这种谷子,可行否?”
龙岩峰说:“当然可以呀,只要你们不嫌天天吃谷子会腻就行了。”
骆尚志爆了句粗口:“他娘的,都饿到要啃树皮了,能吃顿粟饭已经是莫大的享受,脑子进水了才会嫌弃!”
说完还狠狠地鄙视了龙岩峰一把跟一群连饭都吃不饱,时常饿到肚子咕咕叫的家伙说什么食物单调,他还真是病得不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