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文官领军第2/2段
张温慢慢地看着兵书,其余众将也都坐在下首默默等着。
破虏将军董卓对张温不屑一顾,一个连兵都没带过的文官竟然来指挥打仗,真让人笑掉大牙。偏偏他每日还拿着一本兵书装模作样的看,每每军议说出的话简直幼稚可笑。
扬武都尉陶谦与董卓年纪相当,想法也差不多。当初跟着皇甫嵩时,往往以少胜多,这才是身为武将的荣耀。像张温这种没胆子的人也配做将军,朝廷简直将平叛当做儿戏。
荡寇将军周慎与董卓官职相当,对于张温他倒没什么恶感。只是心中一直盘算如何立功,如果打赢这场仗,自己这个五品将军能升任个四品吧。
别部司马孙坚在这些人中年纪最小,还不到三十岁。当然官职也是最小,不值一提。但是若论勇猛,在座的诸人都比不上他。自朱儁征调他为佐军司马后,孙坚每战必争先,是一位出色的先锋官。人有优点就有缺点,而且往往优点与缺点是同一点。孙坚的优点就是勇猛,缺点就是太勇猛,这种人往往被上级认为是不服从将令。所以即使立下汗马功劳,孙坚至今仍然还只是个司马,仅从佐军司马升成了别部司马。
张温也是听说其作战勇猛,所以征调其作为参军跟在身边。孙坚来了后反而觉得处处受到束缚,与叛军交战失利了一两次,张温便严禁众人出兵,只说要调天下之兵与叛军决一死战。
孙坚自觉一身本领无用武之地,憋的十分难受。
其余人都还算云淡风轻,只有他走来走去,见到张温老神在在的读兵书,孙坚更是焦躁。
“将军,咱们都在美阳窝着,叛军嚣张的气焰会越来越高,此消彼长,我们的士气就一落千丈了!请将军给我三千兵马前去破敌,如若不胜,末将愿献上项上人头!”孙坚抱拳行礼说道。
张温眼皮都不抬一下,慢吞吞地说道:“文台孙坚表字勇则勇矣,就是太莽撞了。这叛军十几万人,岂是你说破就能破的?现在叛军势大,我们必须集结足够的兵力才能一举破贼。”
董卓闻言嘿嘿冷笑,也不知道是嘲笑张温还是孙坚。
陶谦也是摇摇头,不置可否。
张温却浑然不觉,沉声问道:“恭祖陶谦表字,幽州三千突骑与巴郡三千蛮兵都到哪儿了?”
“今日刚收到军报,本来公孙瓒已经率三千突骑到蓟中了,但张纯叛乱,所以无奈之下只得先去平叛了,此路援军恐怕到不了了。不过,讨寇将军周仓已率三千蛮兵出了傥骆道,估计不日将抵达。”
陶谦有些敷衍的答道,仿佛这三千突骑根本就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也就有些漫不经心。
张温闻言气得将兵书重重的扔在桌子上,“张纯反了?就因为率领三千突骑我选了公孙瓒没选他,他就反了?”
董卓与陶谦都是暗自翻翻白眼,这张温蠢的可以,这主动背黑锅的勇气实在可嘉。
“估计其早存了反叛之心,正好以此借口反叛。若是当时将军答应让其领兵,估计这三千突骑就一同参与叛变了。”孙坚勇猛但是不傻,出言安慰道。
张温点点头,仍然是懊悔不已,“若是少了这三千突骑,这破贼兵一事又平添许多变数啊!”
……
作者题外话】:在汉朝文武不分家,不像宋明那样文官与武官很明显。
汉朝太守与领军将领之间可以无缝切换,皇甫嵩与董卓等都是这样,上马可以领军,下马可以管民。
汉朝继承的孔孟文化还是比较正统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应该是宋朝以后才出现。
张温的资料比较少,但是我相信他之前肯定是领过兵的,而且很可能立过军功。此处将他视作文官是一种艺术对比的手法,请谅解。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