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大结局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朱和坦虽然让国富民强了,但分配不公的问题,依然冲击着大明。

  到后来他自己都觉得形势有些危急时,终于又想起了祖父当年临终时、交代他的另一句遗言。

  “如果将来大修铁路,肯定是要激起各方反对的,有守旧者,有恨油水者,有恨投资泡沫者,朝廷一切都靠执政者规划,出了大问题仇恨最终都会落到皇帝身上。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可以想想英吉利国虚君实相,以相平息民愤的经验,我大明已有天下三四百年,只要皇帝谦退,不至于被人反对到那一步。”

  朱和坦思之再三,决定按照祖父的遗嘱慢慢布局。

  他自己是不怕的,毕竟也是六十年之天子,积威甚重,无人敢质疑。

  但也因为他活得太久,他几个大儿子也没他长寿,必须找最小的幼子继位了,估计继位时至少也是四十好几了。他怕自己的小儿子将来镇不住。

  于是乎,在朱和坦八十岁那年,正式退位当太上皇前,他下令彻查了几十年来的铁路各桉,

  最终发现好几任户部尚书、内务府总管,都是涉桉数千万两甚至更多,都是吃的铁路、运河建设款项和经营款项。

  这些被抓出来的家伙,当然遭到了清算,也吸走了不少仇恨。

  而朱和坦痛定思痛,终于决定以后的大明新君,只掌握军权和外交权力,负责保卫国家和对外代表国家。

  而内阁负责其他民政内政、工商建设财税,立宪明确,皇帝以后就不管这些了。

  但内阁必须给皇帝交足全国的军费、军粮、军需,全国的武装力量的军饷和用度,还是由皇帝名义发放的,他们也只向皇帝效忠。

  这也算是被一连串的铁路桉倒逼着,走上了一条类似于普鲁士和德意志霍亨左伦帝国的局部君主立宪之路,或者说是“二元君主制”,大明皇帝的交权程度,还是远远要比英吉利国的君主要轻。

  但这样才符合历史的本来趋势,因为华夏毕竟是有长久的专权惯性的,皇帝要是连军权都交出去,那根本不可能活得久,只会天下大乱。

  能完全不过问民政和工商建设、让内阁选贤治理,已经是大明的极限了。如果有确凿证据这个内阁非常贪,还做不好事,那皇帝也能用内阁来平息民愤。

  大明的权力结构,最终总算是靠着这一招,长久稳住了。

  而大明提前主导了工业歌命之后,随着技术的溢出,西方模彷者多多少少也会学到一些,并且加速全球的历史进程。

  到朱和坦晚年,大约是17501760年代了,历史上西方这时候应该在打七年战争,但实际上西方早就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洗牌。

  这时候连米国都已经建国,拥有了英国在北美的十三州。

  法国反而根本没等到路易十六上位,他爷爷路易十五都没撑过工业歌命输出的浪潮,直接被迫服软改革,只是没有历史上法国大歌命和拿破仑战争那么血腥罢了。

  整个世界,被大明这个工业歌命的火车头,带得胡乱狂奔,各自争夺。

  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时,地球上便没有了无主之地,所有殖民地基本都被列强瓜分完毕了——当然,大明本身就是其中最大的列强,或者说是“一超多强”中的那个“一超”。

  一代一代无数的欧美留学生,为了富国强兵,为了防止落后挨打,前赴后继远渡重洋来大明留学。

  能进南大最好,进不了浙大北大也还可以。这些人有很多学成后回去建设祖国,但也有至少一半以上直接背叛了祖国,留在大明找有前途的工作过好日子。

  大结局

  ——

  新书《舍弟诸葛亮,欢迎收藏,求票求追更,求增加活粉数,拜谢。

  后面有附彩蛋章给出大明最终地图,如果刷不出来的话,也可以看这一段的章节评论,我会在评论里再贴一遍。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