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显摆理工科水平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时间很快来到十月中旬,这一个多月里,沈树人不显山不露水,外人也不知道他在鼓捣些什么。

  这天一早,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沈树人,终于托了关系,备上一份礼物,亲自去趟吴县,求见苏州知府张学曾。

  想请张府台出面,帮他与苏州各县豪绅大户打个招呼。

  张学曾本不想接见这种八品小官,但最后还是看了沈廷扬的面子。一见面,他也是觉得挺感慨:

  “贤侄真是后生可畏呐,三个月没见,不但没被之前的官司所扰,反而还进了国子监、捐了官,可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多亏府台玉成,”沈树人很客气地放下礼物,然后就开门见山,

  “卑职此来,是有一事相求不知府台以为,如今苏州粮价如何?民间豪绅巨室抢购屯粮的趋势,府台可希望缓解?”

  这问到了张学曾的担忧处,他立刻被勾起了兴趣。

  “谁说不是呢,浙江大旱,从外面买来的米,到苏州要每石三两多!富户倒是没什么,贫寒百姓可怎么办。贤侄莫非能解此顽疾?”

  张学曾的语气中,隐隐然有些期待,却又不敢过分奢望。

  一个十九岁的少年、刚刚做官,怎么可能解决这样的大患!有这本事,还会是八品小官?

  沈树人便诚恳分析道:“卑职以为,苏湖素来是天下富庶、鱼米之乡,本地大户常年积贮,就算今年遇到浙江旱灾,外购变贵,苏州本地的存粮,也是绝对够吃的。

  关键是人心浮动,让大家有了预期,觉得将来粮食还会更紧缺、灾害也会越来越多、粮价还要涨,如此,便催生了买涨不买跌。

  在府台而言,本地的赤贫百姓会因粮价上涨受害。对河道衙门而言,各乡粮长能拖则拖、分批分地交割,平添许多损耗不便。所以,双方应该同气连枝、并力解决此事。”

  张学曾:“这是你们曹道台的意思?”

  沈树人也不隐瞒:“曹道台是朱总督的人,朱总督跟我们沈家不对付,府台应该是知道的。但这事儿做成了,对双方都有利。”

  张学曾想了一下,觉得还是自己的政绩比较重要。

  曹振德他是得罪得起的,大不了别外人知道他和沈树人有深度合作、别得罪朱大典就好。

  张学曾深呼吸了一口:“那你有什么办法?”

  沈树人图穷匕见:“之前几个月,卑职在太仓、昆山等地的自家庄园,和亲友故旧的庄园里,试点了一些增产之法。

  虽然仅凭我们一己之力,出产不了多少食物。但如果这些奇思妙想能够推而广之,让苏湖富户竞相效法。

  绝对能让人产生未来本地粮肉自给会提高、需要外购的粮食会变少的预期。这种预期一变,供求自然舒缓,囤积拖延纳粮的情况也会变少。”

  张学曾终于眼前一亮:“还有这种妙法?那本官倒是要看看。如果确有实效,本官自然会动用职权,在苏州各县推广。”

  沈树人:“那就请府台明日到昆山一行,观摩我沈家的庄园。”

  第二天一早,张学曾就带了不少幕僚,还有心腹属吏,坐船沿着浏河,从吴县抵达昆山。

  沈树人没让他直接去太仓,那样路途太遥远,知府也没耐心。

 &em生了买涨不买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